今天(7月12日)在香港掛牌的4隻新股中,有兩隻罕有地在上市前一天,公佈了公司存在股權高度集中情況,提醒投資者留意。以往慣例關於上市公司股權高度集中問題,都是由香港證監會披露的;而涉及的上市公司,多數離不開股價曾經出現異常波動的情況!
律政司司長鄭若驊丈夫潘樂陶旗下的電機工程集團---安樂工程(01977-HK),7月11日公布新股招股分配結果,公開發售部分獲超額認購6.6倍。公佈並揭示公司有「貨源歸邊」現象,前5大、10大及25大的股東,持股量已分別達77.7%、85.2%及91.09%,散戶僅佔8.91%;是次招股合共收到8272份認購,有5604人認購一手,每手2000股,中籤率為100%,另外270名認購兩手獲派一手。公告表明「股權高度集中於小部分股東」,着投資者「請審慎行事」。
按上市規則,市值每100萬港元的上市公司,需要有3名股東;按安樂工程上市時總股數14億股計,招股價1.2港元,上市時市值達到16.8億港元;按上市規則需要擁有5040股東。雖然安樂工程公開招股接獲8272份認購,表面上是符合相關規定,但當中高達5604人屬「一手黨」,多為短線炒家,很快就會在市場沽售股票;推算上市不久,安樂工程股東人數將低於上市規則的5040股東人數。
至於同日上市的和泓服務 (06093-HK)亦公告,其25大股東持有公司股權90.12%。
事件引起市場高度關注,因為股權高度集中公司,往往令人聯想起股價容易被操控,影響小投資者利益。今年以來,證監會已揭示了共有14家上市公司股權高度集中。以最近披露的3家上市公司為例,都離不開股價異常波動情況。
例如廣駿集團(08516-HK),散戶於6月5日的持股量僅得4.85%,而其股價於短短2日內曾上升29.6%或0.8港元,於5月30日高見3.5港元;惟股權集中消息公佈後,股價輾轉下滑,於7月2日見近期低位2.72港元。同樣,優品360(02360-HK)於5月23日散戶持股只有4.23%,其股價於5個交易日曾漲18.6%或0.7港元,於5月17日高見4.47港元;惟消息公佈後股價於6月28日回落至近期低位2.08港元。中植資本(08295-HK)於4月30日散戶持股只有8.47%,兩個交易日內曾急彈82.1%或0.23港元,於4月30日高見0.51港元;消息披露後,股價於6月4日已緩緩回落至0.31港元。
最經典個案,發生在2019年2月22日,當天全配售創業板上市公司駿傑集團(08188-HK)掛牌,一開市股價便較配售價0.54港元高開5倍,至中午收市進一步攀升至5.4倍,達3.47港元;驚動證監會勒令其停牌。該公司全配售,承配人只有167人。
對於新股已存在股權集中問題,有投資者表示存在戒心。鼎盛證券投資策略總監熊麗萍表示,作為投資者,對於股權高度集中或發行量不多的上市公司,她都較有戒心,較少向客戶推介,因為股價較易受供求關係影響,而不單是公司基本因素、技術因素所決定。亦有證券業界人士認為,業內有不成文規定,維持公眾持有不少於15%的上市公司權益,即股權集中度最多約85%;若未能達標不宜硬闖,因為這會對散戶不公平。
立法會(金融服務界別)議員張華峰則認為,安樂工程在主板上市,經過公開招股程序,只是散戶認購不多,最終由個別投資認購了較多股份所致。他會關注這前25大的股東,是否與大股東有關連,若為獨立第三方,張華峰認為即使出現時91.09%股權高度集中情況,也不是問題。上市公司亦自行披露有關股權集中資料,提醒投資者留意,是負責任的態度。若股權集中出現股價操控情況,這將是證監會責任,調查是否與大股東關連。
而安樂工程主席潘樂陶,今天於上市儀式後對公司股權高度集中作出了回應。他稱,目前根據保薦人和承銷商的資料,公司股權集中程度和很多其他公司差不多一樣。另外,根據公司招股書顯示,2017年來自政府項目的收入約為10.05億港元,按年增加約37.18%,被質疑會否跟其妻鄭若驊位居律政司司長有關聯。潘樂陶回應公司2016年收益約為44.12億港元,2018年增加至59.66億港元,「公司這二三十年都做了很多政府工程,但過去佔比不是太多,公司來自政府和私營的業務佔比分別為15%和85%」。被問及公司股價會否較波動,他表示公司一直做好自己的業務,股價波動很多時候跟隨大市,並非由公司可以決定到。
翻查資料,這次已經是安樂工程第三次申請上市,該公司早於2018年4月首次遞交主板上市申請,當時正值潘樂陶被指僭建;同年10月再度闖關,仍未獲上市聆訊通過;直到今年4月才成功申請上市。安樂工程是次發行3.5億股股份,每股招股價1.2港元,其中90%配售,10%公開發售,總共集資額4.2億港元。集資所得用於屋宇裝備工程分部的擴張及發展,提升環境分部的工程能力,提升ICBT分部的工程能力,及擴大、發展升降機及自動梯分部等。
安樂工程首日掛牌,今天中午收市報1.42港元,較招股價1.2港元高18.3%或0.22港元。
既然上市公司股權集中與股價容易被操控有著微妙關係,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為國際投資者提供各式各樣的金融產品,是否應該在新股這類新上市金融產品上,更好地把關,為投資者提供較安心有保障的金融產品?是否應該將股權高度集中的新股擱置一旁,不讓它成功闖關?這是監管構機要思考的問題。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