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熱門搜尋:

養老地產過剩,縣城缺敬老院,房地產開發商跑偏了?
原創

日期:2019年10月29日 下午6:04作者:李瑩 編輯:李雨謙
養老地產過剩,縣城缺敬老院,房地產開發商跑偏了?

養老地產這個細分領域一直是房企垂涎的重要市場。雖然萬科等大大小小房企對產業均有涉足,但大都也處於「試水」階段。

隨著2019年下半年以來,政策調控從嚴,讓一向高速增長的住宅開發處於「背風口」,此時養老地產是否能重新被房企提上戰略日程?

富人成養老地產帶動先驅?

在房地產行業闖蕩半輩子,張總終於迎來退休。

他曾是一家民營房企高管,經歷過事業的低估和巅峰。如今他已經快60歲了。

到了這個年齡,不想退休也得考慮以後的生活喽。

埃里克森對人生發展理論認為,人到老年,會獲得一種超脫的智慧感。這種年輕時不曾有的智慧會讓人變得機智、幽默,笑對人生。

張總本來就是一個聰明人,老了就更豁達。他早就籌劃好了退休後的生活。勞碌一輩子,只有這段時光真正為自己而活。

張總退休之後,他住在北京太陽城。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不曾聯係過。不過從朋友圈,我卻能知曉他的行程站點。

從朋友圈照片看,他不是在太陽城别墅與一幫老年好友打牌,就是一行同齡人外出遊山玩水、樂不思蜀。

北京太陽城是一處養老地產,位於順義潮白河西岸的雙青林場内。建築類型有現代獨棟、水畔聯體别墅、中式四合院以及四層電梯公寓等。

官網顯示,中國太陽城是中國國内最早從事健康養老產業發展的企業。張總的睿智在於,他選擇了一處養老地產養老。

不同於「居家養老」、「兒女養老」等傳統養老方式,養老地產一般是指以養老為主題的物業項目,普遍採取養老住宅+一般住宅+配套+服務的綜合開發模式。

廣泛意義上的養老地產可以涵蓋不同類别養老產品和服務,消費者根據個人收入和需求自行選擇。

這些養老社區具備居住、養老功能,既符合中國重房子的投資情節,又能傳承下一代,看點很多。

不過現行的養老地產偏高端模式,雖然在國内時興有很長一段時間,但很多項目卻如空中樓閣,始終未能進入普通人的生活。

這些項目大都服務於張總這樣的高淨值、退休人群。這一群體的基本特徵是有錢。他們是第一批從改革開放中富裕起來的人,年齡介於50-65歲,有較強的消費能力和需求。

這一群體富人或成養老地產強大的第一批驅動著。

根據中國建設銀行與波士頓咨詢公司開展的私人銀行客戶調查,樣本中近半數高淨值客戶已邁過50歲門檻,「富人養老」腳步漸行漸近。

房地產行業下行,養老地產是否再次站上「風口」?

養老地產概念興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源於老齡化人口眾多的發達國家。國内老齡化人口增長,讓這塊特定市場成為房地產行業細分的重點領域。

河那岸,養老地產將催生出萬億市場。

據艾瑞咨詢統計,2018年我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達6.57萬億,預計2022年達10.29萬億,復合增長率高達11.9%,我國養老產業是一個萬億藍海市場。

河這岸,對提上戰略日程的養老地產,房企卻都成行動上的矮子。縱觀行業主流房企,對養老地產的態度始終是「雷聲大雨點小」。

與「快周轉,毛利高」的住宅開發、銷售相比,養老地產始終不能「扶正」。這固然與行業逐利性有關,住宅這方沃土賺錢都賺不過來,誰願意去冒風險。

不過2019年,住宅開發命運似乎將要被改寫。

早年各城市的限購政策,沒有將行業粗放式迅猛發展打壓住,2019年又來了一撥新「制裁」。在調控各種雷霆攻勢下,房地產行業可謂「驟入寒冬」。

2019年二季度以來,房地產信託收緊、房企海外發債受限、銀行專項檢查重磅政策持續衝擊房地產行業。

政策調控效果是「立竿見影」的。一季度的「地王」不復蹤影,取而代之土地市場降溫,房企資金壓力明顯加大。

統計局數據顯示,1-9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1545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0.2%;土地成交價款8186億元,下降18.2%。

土地是房企的「糧倉」。各家房企一向將土儲規模視為可持續競爭力。如今在拿地上出現頹勢,或可表明房企也要惜盤過冬了。

「風水輪流轉」,在住宅物業飽受調控之苦的節點,養老地產是否能坐上「風口」?

政策又為養老地產打開哪些口子?

當一個行業的春天來臨的時候,這種運氣擋都擋不住。養老地產亦如是。

養老地產是伴生於13萬億養老產業之内的。根據中國社科院預計,2030年中國養老產業市場可達13萬億元。

你所不知道的,中國目前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雖然有點沉痛,但不得不正視。這個銀發經濟的萬億市場已經悄然開啓。

當一國65歲以上人口佔比超過7%,即進入「老齡化」社會;當65歲以上人口佔比超過14%,即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02年我國65歲以上人口達9420萬人,佔總人口7.3%,正式進入老齡化社會。2018年我國65歲以上人口為16658萬,佔比高達11.9%。

依靠傳統養老,意味著一個獨生子女要贍養兩位老人。一對夫妻要贍養四位老人。對一個家庭來說,有子女的話生活壓力又要增加一倍。

這種家庭模式是國内主流的家庭構成。失獨家庭、空巢老人又讓傳統養老現狀「雪上加霜」。這些都讓以政府主導的養老體係倍受挑戰。

出於當下養老需求緊迫性,養老方面的政策文件制定、落實讓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到養老責任中來。

2012年以來,多項政策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養老產業,醫養結合、以房養老、智慧養老等概念開始湧出。

進入2019年,養老產業體係逐漸完善。2019年4月16日,國務院引發的《關於推進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意見》,提出了六個方面共28條具體政策措施。

政策在減輕養老服務稅費負擔、支持養老機構規模化、連鎖化發展、推動解決養老服務機構融資問題等方面都有實質性的舉措出台。

比如,財稅部門率先出台一係列稅費優惠政策,自9月1日起養老服務機構免徵耕地佔用稅。

政策持續開放的態度,讓更多資本集中養老產業。房地產企業是否能把握住機會迎來新一輪爆發?

養老地產「白夜潛行」?

房企從不會或缺一個新興領域的興起。當養老政策春風吹遍大江南北的時候,房地產企業也早以進入這個產業。

開頭本文提到的太陽城就是一個較早典型。如果說太陽城是歐美式養老的一個舶來品,那主流房企近年的佈局也是頻頻想養老產業投遞橄榄枝。

較早入局的房企有萬科、保利地產、綠城集團、綠地集團等。

作為領軍房企,萬科可謂在各個轉型領域都身先士卒。2009年,萬科推出首個養老項目「隨園嘉樹」。

2015年公司籌建養老事業部,聯合險資、專業運營機構成立項目平台公司,推出「自持社區養老」、「租售併舉」等養老模式。

業務細分來看,萬科現有三條養老產品線各有偏重。城市機構型產品「怡園」側重於照顧半自理老人,持續照料型的「隨園」以及社區嵌入型的「嘉園」。

作為國資一員,保利地產深谙養老事業的責任,對養老業務探索更是有的放矢。

公司提出「三位一體中國式養老」戰略,產品有轉為中國收入老人打造的自理型公寓,為普通老年人群提供介護型機構和康復護理服務。

在養老機構,沒有日常瑣事負累,他們更追求人生的價值感。在相互幫助下,他們也常常去做一些公益活動。

什麽才是適合中國的養老地產模式?

雖然很多主流房企不約而同選擇轉型養老產業,但揭開五花八門的宣傳外衣,養老地產可以說還停留在僅提供一處有養老噱頭的70年產權住宅。

這種小區嵌入式養老是在向傳統養老致敬,還是繼續以養老概念兜售住宅?最為關鍵的是,截至目前尚無在養老地產中真正掘金成功。

一則是養老地產多為商業盈利性,與國内老年人群消費能力低的特點不對等。另外,針對養老地產的政策,尚未有具體化、規範化,也讓產業無序發展。

據華夏商訊報道,北京盈科(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胡永鑫曾表示,中國目前針對養老地產還沒有專門的法律進行規範,無論從開發商拿地建房,還是物業等配套企業的運營,都與普通商品房並無二致。

在此基礎上,相關部門也無法有力地監管養老地產開發、運營的各個環節,這樣很容易失控。

如果要在萬億養老產業分一杯羹,房企探索中國特色科學養老模式成當務之急。在中國,富人雖有實力支付高端養老費用,但真正選擇機構養老的或是一小部分。

那一小部分就是中等收入家庭,有實力埋單,不想拖累子女,便選擇養老地產等機構養老。

而更普遍的、更廣泛的則是普通老年人群。傳統觀念難以改觀,疊加財力不足是這群人的最大特點。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報道,我國有90%的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約7%的老年人在社區享受日間照料和託老服務,只有不到3%的老年人可入住養老機構。

如何深挖這部分人群消費需求,才是房企養老事業真正做出成績的關鍵之處。這也是政策用意最深的群體。

2019年9月20日,民政部印發《關於進一步擴大養老服務供給促進養老服務消費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直接覆蓋這部分人群。

《意見》提出要大力發展城市社區養老服務,有效拓展農村養老服務,激發老年用品消費潛能,打造「互聯網+養老」服務新模式等。

《意見》還要求在2022年底前,培養培訓1萬名養老院院長、200萬名養老護理員。每個縣至少建一所面向農村特困失能、殘疾老年人專業照護的敬老院。

在政策「照到」的地方,房企如果能真正重視,並有務實舉措。出於社會公益、自身效益都是一件兩全的好事。

要想兩全,這對房企又何嘗不是一件難事。

養老地產如何脫離「房地產」本質?

房地產切入養老市場,想要兩全也很難。

首先是行業自身逐利屬性是否可以改觀。很多房企偷換養老地產概念,變相銷售住宅,未脫離房地產開發本質。

其次,養老地產是需長期持續盈利的經營性物業開發,短期内無法向住宅物業那種「短平快」方式回款。

即使是社區性養老地產,配套養老設施投入也會沉澱房企很多資金。可以說養老地產如果房企採取自持模式長期經營,除資金外,運營和服務也是一大挑戰。

為了去房地產化,和為資金減負等,很多房企採取合作方式開發養老地產項目。例如,2018年保利地產就聯合太平人壽,以「地產+保險」方式切入養老市場。

自身地產開發經驗,外加險資資金、客戶資源優勢,可謂給開拓中的養老地產上了「雙保險」。

在彌補自身不足方面,遠洋就聯合美國專業運營商峰堡、Meridian Senior Living,在老年公寓、長者社區等細分領域赢得先機。

在養老地產最為關鍵的配套設施,醫療配套方面,萬科走在前列。2012年萬科蕙心醫院開業,與北控聯合推出光熙怡園項目。

位於北京東北三環内光熙門的怡園是醫養結合的長者公寓,内有二級盆底專科康復醫院,醫院已於2018年初正式開業。

如果說像萬科、保利這類龍頭房企,能打出養老品牌,是其品牌與資金上有先入優勢的話,那些中小房企在養老產業里又能否分一杯羹呢?

朗詩常青藤或可成為中小地產發力養老業務的一個典型。2013年朗詩提出「就近養老」服務模式,以居家、社區、機構三位一體模式為老人提供多種類服務。

總體來講,房企做養老地產的野心、困惑一直在,但也不乏實力房企不斷針對各種境況進行調整、適應。

有業内人士曾表示,房企要真正想做好養老地產,需要扪心自問,是否有實力有意願去長期持有,是否有心去做養老配套設施,包括醫療資源等。

當一個企業的出發點對了,再去尋求公益與收益的平衡,服務與品牌的溢價,就會很容易找到適合自己的盈利方式。

養老地產的挑戰,勁敵是養老服務運營商還是險企?

就在房企與自身困惑鬥爭的同時,還要直面更多勁敵。除房地產開發商外,養老市場還有很多有實力的參與者。

據艾媒網數據,中國養老產業市場主要有三大主力佈局,包括親和源等企業的養老服務運營模式、萬科等房地產開發公司的養老產業拓展模式、以及泰康人壽等保險公司的養老產業拓展模式。

親和源和前文提到的太陽城一樣,都是較早以「開發+運營」模式切入養老市場的綜合性企業。經過多年積累,這類企業運營優勢和品牌優勢已經小有名氣。

例如親和源位於上海浦東康橋的項目,已經發展有2000名會員,其養老連鎖經營模式日益成熟。

在艾媒網數據中,截至2019年上半年,投身養老事業的上市公司超過80家,其中大部分公司是房地產企業佔比達39%。

有部分是保險公司嘗試開展「保險+養老」運營模式。泰康人壽通過「養老社區+康復醫院」的發展模式,完成了在全國的連鎖佈局。

現行的養老市場,雖房企和保險企業各有佈局,但還談不上真正意義的競爭。市場剛剛起來,聯合開拓降低風險似乎更符合當下狀況。

於是不斷有「房企+險資」的合作模式出來,除上文提到的保利地產和太平人壽,還有招商局蛇口和仁和人壽。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

相關文章

10月22日
北京二手房價繼續下降,環京樓市還有戲嗎?
10月19日
一道道「封印」打向房地產行業,房價被控住了嗎?

視頻

即時快訊

17:23
外匯局:截至2024年3月末中國全口徑(含本外幣)外債餘額178270億元人民幣
17:14
余偉文:與内地金融管理部門積極探索進一步擴大以在岸債券作為離岸市場抵押品適用範圍
17:12
外匯局:一季度來華證券投資淨流入322億美元 為近3年來季度較高水平
17:04
央行:著力推動已出台金融政策措施落地見效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17:03
國家外匯局:2024年一季度中國經常賬戶順差392億美元
16:56
香港金管局:5月份港元貨幣供應量M2及M3同比均上升1.5%
16:54
香港金管局:5月份新申請貸款個案按月減少16.1%
16:45
香港5月底外匯基金總資產為39791億港元
16:27
舒泰神:注射用STSP-0601獲得美國FDA孤兒藥資格認定
16:26
兩部門:延續實施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股息紅利差别化個人所得稅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