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華社訊】港交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將於今年底退任,其在港交所11年的職業生涯即將畫上句號,但是李小加新的旅程正在開始。他稱香港是家,退任之後不會離開香港,亦不會離開中環,依然想在金融領域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是可能想嘗試一下不「打工」了。
在李小加任內的11年裡,他帶領港交所完成了滬港通和深港通,並且主持改革,支持同股不同權架構公司和未盈利生物醫藥企業被允許在港股上市。總結自己11年的職業生涯,他認為自己大部分想做的事情已「心想事成」,談不上有遺憾,更多的是感恩。
談及11年間對香港金融市場的改革,他說,從各個方面的改革和推動現代化的工作來看,的卻非常不容易。「香港市場的改革是不太一樣的,內地一般是自上而下,香港市場是自下而上慢慢發展。香港有巨大的市場力量,令很多事向好的方向發展,香港需要自上而下的思索,但必須自下而上的實施。」
關於互聯互通和上市改革,他續說,最重要的是在這11年裡,尤其在近5年里面,港交所已經把互聯互通做到不可逆轉,下面的工作是能不能從現貨到期貨,衍生品能不能從二級市場到一級市場,能不能從北上发展到南下,因此港交所還有很多工作要做。而上市改革最重要的部分已經做完了,未來希望讓一些目前來不了的好公司能來港上市。「港交所之後更大的工作是看香港這片水域能不能把世界的魚吸引過來,不僅僅是中國的魚,這是後人要做的大事,而這個方向很清晰了」。
下一個10年中美兩國在經濟領域的博弈或許還將持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前景又將如何?李小加認為,未來的10年裡,美國、中國要麼給世界巨大的機會,要麼給世界巨大的困難。這兩種不同的治理制度和世界觀的認知方式,有著巨大的利益性取向。因此,未來的10年是兩強如何共存、共融、共同发展的10年,也會有很多的衝突。
他又說,香港人既是中國人,又是世界人,香港是中國市場和世界市場之間不可缺少的翻譯器和紐帶。兩方融合的過程中永遠需要香港,他對香港未來10年充滿信心,認為香港未來會更光明,但是必須要不斷適應新的問題。
至於對離任時機的考慮,他說,自己是今年5月向董事會提出離任,他認為找人不容易,早一點更好。今年是港交所很多播種豐收的一年,大家感覺會比較好,加上疫情很多大事幹不了。所以,今年換將對港交所來說成本最低,機會最好。
當被問及未來會不會去深圳出任官員,李小加說,沒有人問過他,這樣的問題不敢貿然作出回答。但是,他說深圳會常去,由於很多業務和朋友在深圳,不過目前沒有去深圳做事業的計劃。他亦沒有回應是否競選特首。
A: 我對香港的未來一點都沒有懷疑過,不能靜止地看問題。香港的位置很清晰,他形容世界是一個圓、中國一個圓,兩個圓慢慢相連、疊合,但永遠不會完全重合。因為國際市場的很多事不可能按照中國市場的方式來做,反之亦然。而香港在兩個大圓來來回回融合過程中永遠有作用,要不斷提高適應性。
A: 這些年最主要做的幾件事是連水、換魚、跨界、讓體系更加現代化,我們目前在這些方面還有很多事情要做。這些事情做成了,我都會非常高興。做金融如同水利工程師,還有很多水利工程沒有做好和沒做到,我會繼續在新的「水利工程」上做我喜歡的工作。
A: 我認為是「尋夢」。我喜歡往前想,把眼前能幹的事幹了,作為不是一個傳統交易所的CEO,追夢的狀態讓我很想上班,讓我常思考為什麼不能做某事。
A: 新的工作還沒開始,也不會有長期的休假,我天天祈禱足球場可不可以打開。我各個地方都能容易習慣,因此未來不排除去其他地方住,但是很難找到哪一個地方能像香港一樣,能讓我做到想做的一切,最終綜合平衡利弊香港最好。
香港經歷了很難過的2年,但是全世界都過得不容易,沒有哪個地方是萬事如意,核心問題是你有沒有適應力,你的思路和心態能不能動態地和歷史狀態擺在一起。總想是誰的錯,沒有意義,錯誤已經发生,我們只有想怎麼去把這個後果改變。我們只有靠自己才能走出這樣的困難,換個角度很多困難就沒這麼難了。
A: 我不認為這些制裁是會持續的。金融和水屬性非常像,無孔不入,每個人的錢和水、空氣一樣,你想用制裁把它長時間人為大範圍堵住、堵死不可能的,制裁的事不要杞人憂天,但是個別公司遇到難關,只能挺過去。作為區域性的現象,把中國市場堵住是不可能的。
人民幣國際化要有兩個大的方向,第一要自上而下的政策突破,第二有自下而上的產品和實際生活中的需求。人民幣國際化是這兩者之間的良性互動。港交所是這些事情发生的很好的地點,我們現在關心大水,未來也想這些水有沒有可能流到中小企業,今後也想關心小水和細水。
A: 還有兩個星期,我們做了好多事情,很多事到了最後關頭,該宣布的時候會宣布。我當時認為港交所選我做CEO是一個賭博,冒了一定風險,回過頭來看。這11年剛好給了我很多機會,我們適時抓住了這些機會,我認為我盡力了,很多時候我們做得大家比較滿意,在退休之前大家基本給予肯定,我非常感恩。
A: 有些事情不能亂想,人生軌跡定了就定了,沒有新的補充。
A: 港交所主要是股票和證券交易所,還是和現貨交易市場相對較近的衍生品交易市場,而跨界就是要跨到別的標地,包括貨幣、商品等。因為現貨太賺錢了,對別的市場培育會較困難,因此衍生品一直發展比較受到挑戰。但是,業界的認識在集中和趨同,希望努力在不改變風險管控整體文化的前提下,逐步把衍生品發展提升到一個更有競爭力的平台,這是下面要做的重要的事之一。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