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至,楊先生響應國家號召就地過年,卻不忘往家里寄東西,下好了APP去順豐服務點寄快遞,忙碌的工作人員直接遞給他小程序的二維碼,掃碼通過微信即可直接關聯,省卻了APP需要逐項填寫身份認證資料的麻煩。
相信這樣的場景也出現在你每天生活的細枝末節,從掃碼進站乘地鐵,到在駕駛座打開導航;從視頻、資訊、購物、音樂各種APP和公眾號、朋友圈的娛樂雜燴,到購票、支付水電費、充值、出示健康碼;從點外賣,到店里掃碼點單;從孩子網課到公司視頻會議和打卡……
不論你願不願意,你每天的生活已經離不開大科技公司所打造的底層服務生態圈;不論你樂不樂意,你的大部分消費支出都與這些大科技公司有著密切的關聯。
它的一條評論可能影響你的消費決定,它的一條推送可能刺激了你的消費需求,它的大數據分析可能增加你的相對成本。
這一最底層的基礎架設,已經成了大科技公司一切上層建築的入口。這艘航母越大,你能發出的聲音越弱,你只能身不由己地跟著它走向不知名的遠方。
不信?數據說明一切。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0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9.2萬億元(單位人民幣,下同),同比下降3.9%,其中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為35.26萬億元,下降4.1%。
同期,全國網上零售額卻同比增長10.9%,至11.76萬億元,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為9.76萬億元,同比增長14.8%,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4.9%,較2019年的20.7%上升了4.2個百分點。
由於上市公司發佈經營業績統計的時間參差,為便於比較,我們使用2019年的數據。
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網上零售額為10.63萬億元。財華社統計了京東(09618-HK)、天貓、淘寶和拼多多(PDD-US)的2019年總銷貨值(GMV),見下表,合計為9.94萬億元,相當於全國網上零售額的93.51%。
鑒於這些零售電商平台巨頭的江湖地位,在2020年網銷數據的逆勢上揚中,它們應起到最大的作用。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為9.89億,網購用戶規模達到7.82億,佔網民整體的79.1%。查閱阿里巴巴的最新一季財報可知,其截至2020年12月末的年活躍消費者數為7.79億,相當於網購用戶規模的99.62%。
同一份報告亦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絡支付用戶規模為8.54億,佔網民整體的86.4%。螞蟻集團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12個月期間,在支付寶平台上使用過至少一種數字金融服務並完成交易的用戶數為7.29億,相當於我國網絡支付用戶規模的85%以上。
另一方面,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末,我國移動電話用戶合計15.94億戶,其中移動互聯網用戶為13.49億戶(手機上網用戶數為13.46億戶)。騰訊(00700-HK)截至2020年9月末的微信及WeChat合並月活躍賬戶數為12.128億,相當於我國手機上網用戶數的90%以上。
CNNIC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9.27億,佔網民整體的93.7%,其中短視頻用戶規模為8.73億,佔網民整體的88.3%。快手(01024-HK)引用所僱艾瑞咨詢的報告數據顯示,快手的短視頻及直播日均活躍用戶數為2.759億,而業内一家公司E(筆者猜測為抖音)的日活躍用戶為4.262億。
通過這些數據,大家應可對大平台如何影響你我生活有大致的了解。
除了在工作、生活中的層層滲透之外,大平台通過前期累積的流量以及由此帶來的巨額經濟收益和雄厚的融資能力,包圍了新興項目的萌芽發育和壯大全過程,它們的觸角延伸到創新的最深處。
美國FAANG(Facebook、蘋果、亞馬遜、奈飛和谷歌)用收購、資本、不公平競爭等手段消彌創新企業的發展火種,同時壯大自己,例如Facebook收購WhatsApp和Instagram。
在我國,大科技公司也擁有絕對的資本實力。
從市值來看,騰訊、阿里巴巴(09988-HK)、美團(03690-HK)穩佔香港這一中西大型企業大雜合股票市場的市值前三。下表可見,這三大巨頭以及市值分别排名第9和11的快手及京東,總市值規模達到了17萬億港元,相當於港股市場市價總值約51萬億港元的34%。
同樣,美股上市的拼多多和百度(BIDU-US)市值規模也不小,其中拼多多已接近美團的市值規模。
此外,從近一年的漲幅可見,這些上市科技巨頭在資本市場大受追捧,遠遠跑赢所在的市場平均水平,同時市銷率估值也處於極高水平。
股價的強悍表現,吸引了資本市場的資金流向。資金紛紛追捧大科技企業,因為它們的股價節節攀升,而其他必需的,例如基建三巨頭、公用事業、電信企業、大型設備製造等等對全社會意義重大但投資金額甚巨的產業,卻無法有效利用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獲取資金,增加了融資成本和社會成本。
再來看這些大科技企業的財務狀況。它們的財務狀況十分理想,持有大量的現金、短期投資和長期投資,而附息債務相對較小。
從下表統計可得,在各自細分領域處於龍頭位置的六大科技企業,持有總現金5816億元、短期投資4817億元、長期投資1.2萬億元,已高於三大電信公司(中移動、中聯通香港和中國電信)、三鐵A股(中鐵、中鐵建和中交建)、三大電力公司A股(大唐、華能、華電)以及中國中車(601766-CN)等關鍵產業龍頭的市值總和。
大科技企業聚攏累積了大筆資金,這為它們鞏固既有地位提供了彈藥。同時,由於它們的資金成本較低,也比其他初創企業享有優勢,更能通過收購來壯大自己,消除競爭對手。
你可能要說,大科技公司能夠為小創新企業提供資金,實現雙赢。誠然,有許多收購後讓初創企業發展起來的例子,例如騰訊之於美團。但是小創投項目在大科技公司内部得不到重視而夭折的例子也比比皆是。試問騰訊一年投資的項目那麽多,又能出現多少個美團?
更重要的是,大科技能夠利用其在用戶、流量和完整業務鏈上的壓倒性優勢,淩駕在競爭之上。
得數據者得天下。
當這些大科技企業掌握了完整的服務生態數據,而業内又沒有其他競爭對手,對於它所訂立的遊戲規則和定價,你作為消費者又有多少可商議的空間和力量?
所以,平台經濟「反壟斷」勢在必行。
2021年2月7日,國家反壟斷委員會制定發佈了關於平台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旨在預防和制止平台經濟領域壟斷行為,促進平台經濟規範有序創新健康發展。
其中針對社會反映較多的「二選一」、「大數據殺熟」等問題,作出專門規定,明確了相關行為是否構成壟斷行為的判斷標準。
指南的發佈,為行業訂立了違規的標準,方便大平台自查和互相監督,也消除了早前籠罩在這些上市企業頭上的不確定陰霾。所以在發佈指南之後,大型科技企業的股價均有所上漲。
從長遠來看,指南對於平台收集和使用數據的規定,有利於維護消費者的利益,激發創新,保護市場公平競爭。換言之,這為新創新企業進入市場提供了公平競爭的環境,也讓消費者和用戶擁有更大的選擇權。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