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儲局於9月底事先張揚將儘快收縮買債規模後,曾經觸發高達240億美元資金出逃全球股票基金,至上一周資金扭轉流出勢頭,高盛報告指,截至9月29日止一周流入互惠基金相關投資產品錄90億美元。
報告稱,股票基金扭轉淨流出,主要是美股基金恢復淨流入,而全球基準股票基金及日股基金錄得更高的淨流入,以及歐股基金流出收縮所致。另外,新興市場股票基金仍然錄得正流入,但淨流入金額較前一周微降。
高盛又指,除股票基金外,已發展市場的債券基金亦錄得淨流入,新興市場債券基金則連續第二周淨流出,拖低全球債市基金在當周的淨流入降至80億美元,低於前一周的100億美元,貨幣市場基金規模較前一周淨流出70億美元。
此外,因美元轉強關係,人民幣遭境外投資者大手拋售。回顧人民幣中間價於9月30日曾報1美元兌6.4854,創逾1個月低位。
高盛認為,美聯儲縮減量化寬鬆政策似乎已迫在眉睫。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在9月議息會議傾向於11月「收水」,並可能從2022年底開始加息。
事實上,挪威央行率先於9月25日加息25點子,為首個已發展國家打響緊縮政策的第一槍,英格蘭銀行早前亦透露收緊貨幣政策的訊息,一場席捲全球的加息周期正蓄勢待發。
由於擔心聯儲局「收水」,美匯指數於上周三(29日)演繹了一次完美的突襲,盤中高見94.36,為去年11月來最低價位,美匯最新報94.04,較上日無升跌。
高盛指,若按行業分,淨流入資金主要面向金融股,印證市場憧憬加息周期提速有利金融股。
今年下半年各國央行準備「收水」、中國加強監管行業政策,以及內地嚴峻的債務違約問題,在相當一段時間已成為亞洲市場面對的逆風。不過,法巴報告認為新危機已經出現,就是中國限電限產措施將進一步抑制中國經濟增長,而且因為供應鏈的中斷,而且有可能影響境外的製造業。
該行認為,全球流動性泛濫,與流入亞洲的資金驟增和美元走向有密切關係,亞洲貨幣亦因此推動區內股市表現。過去十年中,全球大型中央銀行(美聯儲、歐央行、日本央行和中國人民銀行)已經主要是擴大資產負債表。除了2014年底至2015年中的短暫時期以及2018年中至2020年初期間,央行很少縮減資產負債表,即撤回流動性。
法巴報告指出,過去50年,美聯儲加息與美元升值有顯著關連性。觀乎在1980至85年、1987至89年、1994至2000年和2015至19年的加息時期,美元不可避免地攀升。唯一例外是2004至06年的加息事件,當時股市出現短期反彈。
回顧2013年5月至9月的縮減恐慌中,摩通亞洲貨幣指數(ADXY)下跌 3.6%,並且129億美元流出亞洲。然而,高盛認為,現時亞洲經濟體的經常賬戶要健康得多,外匯儲備較2013要豐厚得多,如今美國縮減買債和加息對亞洲資金流動的影響可能並不嚴重。
由於改善了市場准入(例如通過滬港通)、中概股回歸中港兩地上市,以及印度與印尼的新股項目增加,應該能夠維持外資對主要亞洲市場的興趣,令每月平均在亞洲流量維持在100至200億美元間。
文:小平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