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慶祝回歸二十五周年,除了歡慶,最重要的是,怎樣回顧過去,展望未來,不浪費下一個二十五年。近年國際形勢錯綜複雜,俄烏戰事,更是加劇全球緊張局勢。面對日漸嚴峻的局面,外部勢力紛亂,香港在民生及經濟發展上,求同存異,是長遠穩定發展的關鍵。
香港過去二十五年,未能團結一致,令各種社會深層次矛盾都無法解決,問題無法減少,反而慢慢積壓,成為惡性循環。未來最重要的,莫過於團結,以香港最大利益為前題合作發展。香港要團結,首先要認清多年來未能團結的癥結所在,本文嘗試找出幾個較為重要的例子,探討二十五年來面對的情況。
香港有部分人對內地有排斥心態,不僅是政治層面,甚至反對連民間層面的合作都反對。例如在第五波疫情期間,社會福利署從內地以約2萬月薪招募院舍護理員,遭一些不理解實情的人炮轟為何不先聘請本地人,但其實,安老院舍及殘疾院舍長年都在招聘,甚至比內地護理員的薪金更高,但奈何院舍工作量大,不少人都不堪壓力,令人手長期短缺。
這個情況下,最理所當然是在廣東省招募護理員,一來容易招到會廣東話的護理員,減少語言障礙,二來是地理位置相近,較大機會招聘到人才。但那些不明所以的人,卻「以小人之心」,首先就抨擊當局漠視本地人,其實是自己一直不理解實情。這個例子,就證明了有些人「對人不對事」阻礙香港與內地的團結,妨礙抗疫之路。這些民間層面合作,其實是有利兩地發展,既可以彌補香港的短缺,也發揮長處,這是很多地方夢寐以求的事情,下屆政府如何令更多人明白到,這是香港的優勢,是香港能否成功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關鍵。
在完善選舉選舉制度及愛國者治港下,被民粹控制的泛民團體,已不能影響香港政治局勢,這也是真正考驗香港管治團隊的時候。下屆政府最大難題,顯而易見是土地問題,這個問題糾纏多年,但卻未有解決良方,歸根究底,是各方勢力的互鬥惡果。
香港土地發展,除了政府政策,也要經過城規會,當然,城規程序是必須,也是必然,因為不能忽略社會的聲音,但要取中庸之道,避免有些人為反對而反對,或只為自己利益而反對。城規時間太長,香港大量無使用的土地一直無法改變用途,既然房屋問題這麼嚴重,基層市民承受惡劣環境的情況下,為何仍有諸多限制?另一方面,在市區重建或改建,城規會上也被諸多阻撓,例如政府興建過渡性房屋也被附近居民阻止,從而一些有利民生項目需延遲推行,對日後計劃造成嚴重影響。
在北部都會區上,需要看似十分宏大,但新界土地業權複雜,成為長久而來的發展阻礙。其中新界丁權引起多年爭議,但目前法院已有裁決,丁權受基本法保障,因此未來新界發展路向,政府必須與原居民共同發展土地,其他市民也必須明白這點。政府需要有創新思維去解決這個問題,未來新界北部將會是都會區,而非「鄉下」,或不能再用過往的村屋這種低密度住宅的發展模式,可能要考慮以往不曾出現的方案,例如發展丁廈,可以集中處理丁權和土地需要。各種方案都要考慮及嘗試實行。
因此,城規程序必須完善,新界土地問題必須梳理,才可令香港發展規劃更順暢。團結就是某程度上的犧牲小我,市民要明白到,發展對整個社會的長遠利益有幫助,間接也能讓自己的生活更好。
最後,是政府內部的團結。在抗疫兩年,雖然艱辛,但仍然能看到公務員團隊的團結合作,比起以往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在香港大小事情上,都要保持住「抗疫心態」,急市民所急,這將是對官員或公務員的最低要求。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