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偉國 香港經濟民生聯盟主席
立法會議員(工程界)
立法會近日就特區政府應該採取甚麼措施,積極對接深圳,合力發展深港口岸經濟帶,展開一番熱烈的討論。
香港與深圳之間互通的陸路口岸共有7個,全部位於新界北面。經民聯早在數年前便促請特區政府,改變以往港英時代視新界為邊陲、邊境的規劃思維,以新思維全面規劃新界北,釋放土地。特區政府於去年公布《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提出要打造「雙城三圈」的空間格局,「雙城」是香港和深圳,「三圈」即由西至東分別為深圳灣優質發展圈、港深緊密互動圈和大鵬灣╱印洲塘生態康樂旅遊圈,覆蓋了由西至東的深港口岸經濟帶,對此經民聯十分支持,並期待新一屆特區政府加快落實推動。
在去年公布的廣東省及深圳市「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高水平規劃建設深港口岸經濟帶」,廣東省省長王偉中今年發表的工作報告亦強調「積極對接香港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拓展深港合作新空間」。由此可見,規劃共建深港口岸經濟帶,已成為香港、深圳和廣東省3方的共識。如何攜手合作,加快推動落實呢?我認為,必須處理好3大關鍵因素。
首先,必須加強高層次的規劃和協調。考慮到香港與內地在體制上的差異,需要高層級商討各種合作,本人曾多番促請特區政府成立高層次的「融入國家發展工作委員會」,可以在現時「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督導委員會」的基礎上予以優化擴充,由行政長官擔任主席,成員除了相關司局長,也應委任專家學者和工商專業界的代表,務求以新思維和新視野制定策略,推動港人積極把握「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倡議所帶來的重大機遇。
根據不同的具體需要,包括建設國際創科中心、落實前海合作方案、落實南沙合作方案、建設深港口岸經濟帶等事宜,在該委員會轄下可以設置不同的專項督導協調小組,做到既有大方向的謀劃,亦有聚焦務實的推動。
其二,必須基建先行,優化跨境基建的互聯互通。《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除了建議興建連接洪水橋╱廈村至深圳前海的港深西部鐵路,亦提出要增強圈內的口岸交通基建網絡,一方面把正在規劃的北環綫向北伸延,經落馬洲河套區的港深創科園,接入深圳的新皇崗口岸,另一方面探討將東鐵綫伸延至深圳羅湖,並在深方設立「一地兩檢」口岸,在現有羅湖站及上水站之間增設一個非過境鐵路服務的新鐵路站等,都有助構建「港深緊密互動圈」。
其三,兩地亦必須促進政策和規則的對接,包括稅務優惠、招商貿易、人才引進等政策措施的協調,以及數碼身份認證、電子支付、數據網絡等跨境軟件設施的互聯互通,以促進區內的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和服務流。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