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在港、A兩市表現不佳的背景下,中芯國際卻逆市大漲,頗為吸睛!
截至收盤,港股中芯國際(00981.HK)漲6.96%,報17.22港元/股;A股中芯國際(688981.SH)大漲10.11%至48.01元/股。
在中芯國際帶動下,港、A兩市芯片股亦紛紛高走,包括港股靖洋集團(08257.HK)、宏光半導體(06908.HK)、華虹半導體(01347.HK),A股晶方科技(603005.SH)、北方華創(002371.SZ)在内等均表現出彩。
消息面,昨日國家高層領導在記者會上談及新一屆政府施政目標著重提到集中力量推動高質量發展,下一步需要提高科技創新能力。
此前的3月7日,國務院機構改革最新方案亦提出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凸顯出集中舉國力量發展科技的強烈信號,是自主可控進入攻關階段的關鍵一步。
從行業角度分析,自主可控依然是半導體行業的主旋律,國產替代空間相當廣闊。根據 SEMI 的預測,2023 年全球半導體材料的市場規模將超越700億美元,但目前國内半導體材料公司銷售額佔比較低,仍有不小替代空間。其中矽片領域是半導體材料領域佔比最高一環,佔比在33%左右,國内頭部三家廠商佔比國内市場僅30%左右。
基於國產替代預期,中信證券指出集成電路產業政策支持力度有望加大,政策未來可以圍繞制定目標、組織協調、引導投資、支持人才、攻關機制、國際合作、財稅政策、專項補貼、鼓勵國產等方面展開。
伴隨行業政策落地,有利於我國突破關鍵核心技術,解決「卡脖子」問題,加速實現各個環節的自主可控。這對於龍頭企業而言,亦是響當當的大利好。
資料顯示,中芯國際是世界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之一,也是中國大陸集成電路制造業領導者,擁有領先的工藝制造能力、產能優勢、服務配套,向全球客戶提供 0.35 微米到 FinFET不同技術節點的晶圓代工與技術服務。
中芯國際總部位於中國上海,分别在上海、北京、天津、深圳建有三座 8 英寸晶圓廠和四座 12 英寸晶圓廠;而在上海、北京、天津各有一座12英寸晶圓廠在建中。
業績層面,近年來公司業績呈現高速增長勢頭。其中,2022年,中芯國際實現營收495.16億元(人民幣,下同),遠遠超過上年營收356.31億元;實現歸屬淨利潤121.33億元,也大幅趕超2021年的淨利潤107.33億元。
不過,在中芯國際給出的2023年一季度指引中,公司卻預計收入將環比下降10%到12%,毛利率受產能利用率降低和折舊上升等影響預計降至19%到21%之間。
在外部環境相對穩定的前提下,中芯國際還預計2023全年銷售收入同比降幅為低十位數,毛利率在20%左右;折舊同比增長超兩成,資本開支與上一年相比大致持平。
其實,中芯國際這罕見的「悲觀」態度也並不意外,這主要源於眾所周知的外部環境壓力。
所以,當下加速半導體的國產替代,保障供應鏈安全和穩定的必要性愈發重要,後續財華社亦將持續跟進!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