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低迷已久的CRO板塊早盤強勢走高,大有展開一波反彈的架勢,不過尾盤受市場人氣拖累,板塊有一定程度的回落。截至發稿,康龍化成(300759.SZ)漲7.89%,博騰股份(300363.SZ)漲超6%,美迪西(688202.SH)、藥明康德(603259.SH)等均小幅上漲。港股方面,康龍化成(03759.HK)大漲10.17%,泰格醫藥(03347.HK)漲2.34%。
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CRO板塊開始持續下挫,步入慢慢熊途,一些個股股價已然腰斬。曾經的大牛股板塊,何時能真正觸底反彈,一直是很多投資者關心的話題。
半年度業績喜憂參半,反彈行情何時到來?
近期,上市公司2023年半年度業績預告正陸續浮出水面。截至發稿,已有10家CRO企業披露半年度業績預告,盈利表現可謂喜憂參半。
數據顯示,共有5家公司上半年業績預喜,佔比一半。其中,業績增幅最大的是雙成藥業(002693.SZ),公司今年上半年預期錄得歸母淨利潤750萬元-1100萬元,同比大幅扭虧。泓博醫藥(301230.SZ)上半年預期實現歸母淨利潤為3078萬元-3489萬元,同比大幅增長49.99%-70.02%。
而在發稿前,醫藥外包龍頭藥明康德發佈了2023年上半年業績,表現非常亮眼,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6.3%至188.71億元,若剔除商業化大訂單項目收入同比增長27.9%。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14.61%至53.13億元。
此外,第二梯隊的康龍化成(300759.SZ)業績表現也相對樂觀,公司預計今年上半年歸母淨利潤達7.67億元-7.9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1%-36%,公司營收亦實現同比增長。公司對此表示,經營計劃有序開展,報告期内各業務板塊收入穩步增長,主營業務的總體利潤有所增長。
不過,也有CRO企上半年業績預虧,包括昭衍新藥(603127.SH)、博騰股份(300363.SZ)等。其中,昭衍新藥今年上半年預計營業收入約為9.73億元至10.51億元,同比增幅為25.3%至35.3%;上半年歸母淨利潤為0.73億至1.10億元,同比下滑70.40%至80.40%。
對於業績大降的原因,公司稱,報告期内公司持有的生物資產因市價下跌,公允價值變動損失對業績產生了消極影響。這里的生物資產指的就是曾被炒上天的實驗猴。
近年來,市場對於實驗動物等生物資產的需求增加,實驗猴價格不斷上漲,在此背景下,昭衍新藥於2022年4月宣佈出資約18億元收購兩家相關公司的實驗猴的決定。而目前隨著醫藥市場供需變化,猴價正發生波動,價格逐漸走低,這給昭衍新藥的利潤也帶來了負面影響。
儘管昭衍新藥「被猴耍了」,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局面,但也有券商看好公司未來的成長,中泰證券研報表示,昭衍新藥實驗室服務業務在去年高基數下依然維持快速增長態勢,公司龍頭地位穩固,未來有望通過拓展海外市場與產業鏈縱向延伸帶來長期成長性。
整體來看,CRO板塊的景氣度回歸理性,業績表現不再超預期。據悉,在經歷2022年融資斷崖式下跌之後,今年一季度國内生物醫藥領域融資再度大幅下跌。由於客戶融資不到位,引發新藥研發需求下降,進而導致CRO企業的營收放緩,估值也一再縮水。
再疊加此前CRO企業的減持潮,導致今年以來CRO概念股普遍人氣低迷。當前的資本市場屬於不見兔子不撒鷹,整個板塊要想迎來一波像樣的反彈,恐怕還需要更為明確的業績反轉信號,這或許是今日CRO板塊反彈不夠強勢的原因。
此外,今日CRO板塊股價的回落或與盤中的新聞有關。據悉,上周五,紀檢監察機關配合開展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動員部署視頻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加大執紀執法力度」、「深入開展醫藥行業全領域、全鏈條、全覆蓋的系統治理」。
醫療反腐的力度空前,或許對醫療產業鏈造成短期的承壓,不少個股應聲大跌,也波及了CRO板塊的做多情緒。
AI技術賦能,CRO企業插上翅膀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AI技術的發展,似乎給CRO賽道帶來一些潛在的利好。
今年3月份,CRO龍頭企業賽紐仕宣佈微軟達成戰略協議,打算利用OpenAI的研發成果,以加速研發效率。7月份,英偉達將以私募股權的形式向Recursion投資5000萬美元。同時兩家公司將合作推進Recursion在生物和化學領域AI基礎模型的開發。
科技巨頭們的動作頻頻,也意味著「醫療+AI」賽道的景氣度開始摁下了加速鍵。在傳統的制藥模式中,藥物結構設計高度依賴專家經驗、新藥篩選失敗率高、藥企的投資回報率不斷下降。一般來說,一款新藥的研發投入超過10億美元,整個研發周期更是超過10年。而AI技術帶來最顯著的提升就是藥物發現和研發效率的提高,有望進一步驅動行業降本增效,迸發出新的火花。
那為何CRO和醫療AI有何關系?眾所周知,高質量數據是制約AI發展的關鍵瓶頸,在AI制藥行業亦是如此。而CRO公司最大的優勢在於借助服務藥物研發過程積攢了大量數據,這些數據包括成功和失敗兩類經驗,均能夠賦能、完善數據庫。搭建高通量數據生成能力的智能實驗室,將成為核心競爭力,也是AI參與者們的競爭壁壘。因此,CRO企業有望成為醫療AI賽道最大赢家。
事實上,國内相關CRO企業早已有所動作,積極擁抱AI技術。具備全球化視野的龍頭藥明康德自2018開始就陸續投資了多家AI賦能藥物研發的公司。
美迪西也較早關注到AI技術。今年4月份,公司在投資者互動平台也表示,公司一直高度關注AI技術的發展趨勢,已與多家AI制藥企業達成戰略合作,充分整合外部技術資源和内部研發能力,實現雙向賦能。
結語——
目前來看,醫藥行業包括CRO板塊,其估值和持倉均位於歷史相對底部區間,充分消化了多重風險,有機構認為,隨著國内創新藥的加速發展,以及AI技術帶來的紅利,CRO作為醫療賣水人的角色,長期景氣度仍有保障,國内CRO企業佔全球市場份額亦有望進一步擡升。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