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糧倉」之稱的河南,食品加工企業成為典型特色。這個大省不僅孵化出眾多食品加工廠,如匯公司、白象食品、思念食品、三全食品等,如今又有一家以加盟著稱的餐飲品牌「鍋圈」再次出圈。
日前,香港聯交所顯示,起家於河南的鍋圈食品(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鍋圈食品)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今年4月,鍋圈食品向港交所遞交IPO招股書。如今公司一舉通過上市聆訊,再次吸引市場注意。
預制菜C端連鎖玩家,創始人被譽為餐飲奇才
鍋圈被稱為「回家吃飯」第一股,公司成立於2015年,是國内知名的食材連鎖超市。
公司瞄準C端龐大消費群體,戰略性立足「在家吃飯」賽道。「在家吃飯」也是預制菜的一個範疇,其餐食產品包括即食食品、即熱食品、即烹食品及即配食品。
鍋圈可提供即食、即熱、即煮和預制食材,重點產品聚焦在家火鍋和燒烤產品,產品組合包括八大類别,包括火鍋產品、燒烤產品、飲料、一人食、即烹餐包、生鮮食品、西餐和零食,合共710個SKU。
公司產品主打一個「多、快、好、省」。鍋圈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使命是讓偏遠鄉村的老百姓也能吃到鍋圈好吃方便還不貴的好食材。
公司還打造了「鍋圈食匯」知名品牌,目前鍋圈銷售的產品中有約95%為「鍋圈食匯」自有品牌產品。
鍋圈的創始人楊明超則是一位極為聰明,記憶力絕佳的創業者。内部人士透露,「每次演講幾乎不需要看ppt,經常一個小時的會,被他說到4個小時。」
上世紀70年代楊明超出生於周口鹿邑縣,1994年畢業於鄭州大學中文系。
畢業後,楊明超獲得了一份人人羨慕的「鐵飯碗」工作。然而,在那個年代楊明超卻辭掉鐵飯碗工作走上經商之路,與當時的主流想法格格不入,顯得並不安分。
下海經商之後,楊明超一直在餐飲行業摸爬滾打,彼時創業他就笃定押注衣食住行中的食領域,進軍餐飲行業。
彼時他幹過啤酒代理商,也開過飯店、面館。2005年他在鄭州開了一家露天夜市「黑老婆」,風靡全城,一年最高做到過三億規模。不過因為當地整治露天燒烤,楊明超的初次創業也無疾而終。
再次轉換思路後,他決定幹起火鍋。他看好火鍋市場發展前景,獨具匠心打造「在酒吧里吃火鍋」的理念,推出了小板凳吧式火鍋。
此後楊明超的火鍋生意一發而不可收拾,僅一年時間就發展出80多家門店。
在做大終端門店後,楊明超果斷向上遊火鍋食材領域發展。
2015年成立河南鍋圈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切入餐飲B2B生意,為中小型餐飲企業提供食材。
B端不是楊明超的最終目標,為擴大生產,楊明超還瞄準龐大的C端群體。
此後楊明超做凍品食材批發生意。
2017年,他在鄭州一個居民區開出第一家鍋圈食匯,覆蓋食材、鍋底、蘸料等「在家吃飯」全鏈條,定位為火鍋燒烤食材超市。
該戰略大獲成功,鍋圈食匯規模迅速擴張,在消費者認知中成功打造了知名火鍋食材品牌。
楊明超在老家河南省鹿邑縣,打造了一個火鍋產業鏈產業集群,確保鍋圈在食材供應鏈的「自主可控」。
對於鍋圈的成功,楊明超認為,鍋圈食匯做的是用平價方式去滿足巨大的下沉市場,滿足老百姓對吃的消費升級訴求。
此外對於預制菜,楊明超也有自己的見解,他表示,鍋圈食匯的預制菜定位為速烹菜,要保留煙火氣,可以做到中餐到家。這種表達形式成為鍋圈食匯預制菜的表達形式,希望用多快好省辦法送到萬家餐桌,成為繼菜場買菜、外賣、社會餐飲之外的第四種解決方案,追逐五分鍾的吃飯範圍。
在預制菜之外,鍋圈試圖通過新產品進入更多消費場景。隨著疫情期間露營風潮興起,楊明超還敏銳捕捉到露營的風口。
由於露營者需要攜帶各種裝備和食品,因此對便攜性和易儲存的食品有很高的需求,對於火鍋和燒烤的需求增多。
2022年下半年以來,鍋圈相繼在廣州、長沙、敦煌等多地舉辦「一起營」系列戶外露營品鑒會。公司還參與5月舉辦的「淄博燒烤節」,為消費者提供小龍蝦、缽缽雞等品類的試吃,7天内便吸引35萬遊客「打卡駐足」。
企業發展到今天,楊明超自豪地表示,「鍋圈的10000+社區門店就像「毛細血管」一樣,連接到居民居家飲食的方方面面,更延展到露營等更多場景。」
抓住預制菜、疫情流量風口,2022年首次實現盈利
回溯發展歷史,鍋圈成功抓住疫情期間的流量和預制菜風口。
疫情爆發以後,受居家隔離影響,餐飲行業線下堂食受損嚴重。取而代之,線上外賣成為居家隔離消費者的新選擇,也成為餐飲行業的救命稻草。
預制菜也在疫情期間崛起。居家隔離期間消費者培養了預制菜的需求與消費習慣,尤其是年輕消費者既不想花時間精力買菜學做飯,又嫌叫外賣太貴,預制菜給他們提供了既方便又實惠的解決方案。
此外,資本的加持助推預制菜產業發展,公開融資記錄顯示很多預制菜企業都在逆勢增長。鍋圈也在此期間開展了多輪融資。
2019年至2022年期間,鍋圈火速完成7輪融資,投資者不乏明星企業和頭部資本,如IDG資本、三全食品、物美投資、招銀國際、嘉禦資本、啓承資本、TPG、天圖投資、分眾傳媒、光源資本、瑞橡資本、茅台基金等。
在資本和風口面前,鍋圈如坐上火箭,規模迅速壯大。
2020年,鍋圈門店如雨後春筍般節節攀升,加盟數量淨增長2855家,幾乎是公司2015年成立以來的兩倍之多。
而疫情前,鍋圈發展速度中規中矩,一直穩紮穩打。2018年,鍋圈完成了前100家店的擴張;2019年,鍋圈門店數量增長至500家。
截至2023年4月30日,公司在中國開設了9844家「鍋圈食匯」品牌的門店網絡,涵蓋中國29個省、自治區及直轄市。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2022年,按在家吃飯餐食產品的零售額計,鍋圈在中國所有零售商中排名第一,在中國的市場份額為3.0%。
疫情之後,鍋圈緊鑼密鼓地開店,在資本催熟下體量迅速增長。與此同時,鍋圈的收入也取得較大的增長。
招股書顯示,往績記錄期,公司的鍋圈總收入從2020年的29.65億元(單位人民幣),到2021年的39.58億元,再到2022年的71.73億元。截至2023年4月30日止四個月,公司實現總收入20.78億元;
雖然全國門店網絡一直擴張,但鍋圈直到2022年才實現盈利。
2020至2021年,公司分别虧損約4329.2萬元、4.61億元。2022年,鍋圈首次實現盈利,獲得約2.41億元的年内利潤。
加盟商貢獻大部分收入,有效品控成為最大挑戰
值得一提的是,鍋圈之所以規模能快速擴張,還得益於公司採取了開放特許經營業務模式,建立了全國性的,主要包括加盟店的門店網絡。
截至2023年4月30日,公司的加盟店佔門店總數的99.9%。鍋圈有六家自營店,而這六家店的目的是為加盟店提供一個模式,以及作為創新門店運營管理策略及工具、營銷活動、數字化工具及新式裝飾風格等的試點。
這種業務模式有點類似當前大熱的連鎖企業蜜雪冰城。後者採取加盟店方式在全國取得令人矚目的品牌擴張。且兩家在食材基地、供應鏈打造方面都具備相當的優勢。
兩家不同的是,鍋圈不收取或依賴加盟費。往績業績期,公司絕大部分收益來自於向加盟商銷售產品。
2020年-2022年,以及截至2023年4月30日止四個月,來自加盟店的在家吃飯產品銷售額分别佔公司總收入的98.2%、94.2%、90.3%及87.6%。
因此,公司的經營業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加盟店的業績,包括加盟商的營銷能力及管理技能等。
此外,以加盟模式擴張的蜜雪冰城近期深陷食品安全風波。一個普遍的道理,當加盟店規模不斷擴大之時,不僅供應鏈壓力隨之產生,且食品安全也成為發展路途中的一大挑戰。
儘管鍋圈已建立強大的加盟商管理系統,並監督及管理加盟店,但依然或無法如自營店般直接及有效地監察及管理加盟店的運營。
在招股書中,鍋圈也提示,如果不能對加盟商或供應商如果不能維持有效的產品質量監控制度,可能會對品牌聲譽、業務及運營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