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市道,對投資者很不友好。
今年以來,恒生指數(HSI.HK)累跌13.19%,陷入兩萬點以下,其中港股市值最高的騰訊(00700.HK)今年累計下挫8.25%,市值蒸發2,460.19億港元(期初市值3萬億,現在只有2.75萬億港元)。
二級市場尚且如此,一級市場更不用說。
今年港股市場的IPO活動明顯萎縮。
2023年前三季,港交所(00388.HK)的新上市公司有47家,集資額為246億港元,同比下滑67%。
在如此低迷的市況下,聯交所2023年前三季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額(包括股本證券、衍生權證、牛熊證及權證)按年下滑12%,至1097億港元,其中港股通日均成交額佔了29.26%,較上年同期增加了5.8個百分點,可見如果沒有南下資金的幫襯,其成交或更低迷。
在如此低迷的市場表現下,港交所2023年前三季主營業務總收入同比下降8.1%,至116.95億港元,其中2023年第3季的收入按年下降2.6%,至38.37億港元。交易費、上市費、結算費和交收費以及存託和代理人收入的下降,完全抵消了市場數據費收入的微增。
主營業務收入下降,但港交所的費用和支出卻並沒有隨之而減少。財華社留意到,該交易所集團的員工、IT、樓宇、推廣等支出都在上升,其中IT、樓宇支出和推廣開支的第3季增幅更達雙位數。
然而,面對收入下降,主要開支增加,港交所的利潤卻是在增長。
2023年第3季,港交所的EBITDA(扣除稅務、利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按年增長19.4%,至37.06億港元;股東應佔淨利潤更按年增長24.0%,至29.53億港元。2023年前三季,港交所的EBITDA同比增長21.8%,至115.65億港元,股東應佔淨利潤同比增長28.4%,至92.65億港元。
之所以有如此差異,主要是因為港交所有一筆沒有成本的收益——投資收益。
港交所的投資收益是什麽?
2023年第3季,港交所的投資收益同比增長8.8倍,至12.11億港元,佔其稅前利潤的36.3%;2023年前三季的投資收益則按年增長8.2倍,至38.87億港元,佔港交所期内稅前利潤的37.21%,挽救了其主營業務表現的不濟,讓港交所得以保持利潤增長。
那麽,這些投資收益從何而來?
港交所作為撮合金融產品買賣的交易場,也起到資金中介的作用,客戶的保證金(例如買賣衍生品需要提供保證金,以確保交易的達成)、暫時存放在市場的結算資金,就是港交所投資收益的主要資金來源,見下圖,2023年前3季,其投資資金2555億港元中,有1981億港元(約佔77.5%)來自保證金。
這些客戶資金放在中介平台的時間不長,港交所要確保資金的流動性,並不會將資金用於高風險金融產品的買賣,而只會用來賺取低風險、高流動性的現金利息。
2022年以來,美聯儲接連加息,當前的聯邦基金利率(短期利率)已到達5.25%-5.50%的水平。
由於港元與美元的聯匯制度,港元也需要跟隨美元加息,以保持其幣值的穩定,否則利率波動會造成資金的流走——從利率較低的貨幣流向利率較高的貨幣,令前者的幣值受壓。
例如,在美聯儲對上一次於美國時間7月26日調高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25個基點,至5.25%-5.50%後,香港金融管理局即於幾個小時後的香港時間7月27日宣佈將基本利率根據預設公式定為5.75%,在美國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的下限加50個基點。
這樣的結果是,港元跟隨美元利率上升。也因此,港交所的現金及銀行存款利息能夠持續攀升,2023年前三季,這些利息收入達到34.13億港元,遠高於上年同期的9.65億港元,見下圖。
這正是推動港交所前三季利潤增長的主要原因。
結論
誠然,加息與市場角色,讓港交所在2023年前三個季度「躺賺」。但是這樣的優勢,卻不可能長期持續。
從長遠來看,要持續吸引資金來港交所,此平台需有良好的交易氛圍、活躍的投資氣氛、優秀的投資標的和公平公正的交易法規。
若熊市持續太久,資金賺不了錢,自然會流走。同樣,優秀的上市企業也無法長期容忍自己的估值偏低,若其無法在港股市場取得合理的估值,也會黯然離開。
交易法規與監管更是十分重要,若無法營造公平的交易環境,不論是投資者還是上市公司,都會避走不及。
港交所的數據顯示,其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共有115家上市申請正在處理中,排隊IPO的企業仍有許多,但是港交所還需要繼續完善監管法規,簡化和優化交易程序,扮演好連接内地與世界的角色,才能保持其優勢。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