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前三季,特斯拉(TSLA.US)的全球純電動汽車總交付量為132萬輛,同比增長45.73%。特斯拉今年的全年交付量目標是180萬輛,而馬斯克認為200萬輛也是可以的。
全球銷量最大的汽車品牌豐田(TM.US),2023年前三季銷量或為826.5萬輛,遠高於特斯拉,不過大部分是燃油車。財華社按照豐田提供的數據估算出該集團2023年前三季純電動汽車銷量或只有7.7萬輛,遠低於特斯拉的規模,而混動則有259萬輛。
歐洲大品牌大眾汽車(VWAGY.US),2023年前三季銷量也達到676.2萬輛,純電動汽車銷量或是各大傳統車廠中的最高,有53.15萬輛,但仍遠低於特斯拉的交付量規模。
寶馬(BMWYY.US)與梅賽德斯-奔馳,2023年前三季合計交付量分别為183.7萬輛和153萬輛,純電交付量分别為24.69萬輛和17.45萬輛。
可見特斯拉作為電動汽車之王,實至名歸。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傳統品牌的落後或許只是暫時的,它們正發力往新能源,尤其純電動汽車產業鏈進發,特斯拉的優勢不知道還能持續多久。
豐田:全力開啓電氣化
截至2023年9月末止的12個月,豐田的全球銷量為1098.6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為365萬輛,佔了30.51%,值得留意的是,豐田的電氣化汽車中大部分為混動汽車,純電很少,按財華社估算,最近12個月的純電銷量或僅為8.9萬輛,佔其全球總銷量的0.81%。
不過,豐田明確要在純電方面加碼,其計劃截至2024年3月末止的2024財年,純電銷量將達到12.3萬輛,意味著其下半財年的純電銷量很可能達到6.4萬輛,是上半年的1.08倍。
當前,豐田的目標是在2030年實現純電動汽車銷量350萬輛,Lexus在歐洲、北美和中國市場實現全純電銷售,到2035年實現純電車佔其全球銷量100%的目標。
當然,純電汽車只是其中一個目標,豐田要實現的是全面電氣化,覆蓋整條產業鏈。
豐田一直在開發和生產電池。2022年8月,豐田宣佈投資最多7300億日元在日本和美國供應純電動汽車電池,電池廠計劃於2024年至2026年間投產,其通過這些投資,將產能擴大至40吉瓦時。2023年5月,豐田還宣佈進一步投資21億美元,於其在美國的電池生產廠的基建設施,以支持未來擴張。
為了讓其純電動汽車更加大眾化,豐田計劃通過物料和結構的開發,削減三成的電池成本。通過將工藝與電池技術的結合和優化,豐田計劃在2025年-2030年將每輛車的電池成本降至豐田bZ4X的一半。
本田:2025年後……
在最新的季度業績中,本田提到,將繼續推出符合各個地區市場需求的電動汽車,但是在2025年之前,燃油車仍將是其銷售核心。
從財務的角度來看,本田會分配資源到電動汽車業務部,以轉化其業務組合,但同時會集中資源提升燃油車的業務結構,目標是實現全公司ROS(銷售回報)達到7%或以上的目標。
2026年到2030年,本田才會集中資源發展電動汽車,並實現電動汽車產業的自給自足。到2030年,其目標是實現全球電動汽車產能200萬輛,在發達市場的EV/FCV銷售比率達到40%。
該公司計劃提升燃油車的現金流生產能力,分配資源進行轉型,維持投入資本回報率(ROIC)高於資本成本,目標是在2030年之前,實現電動汽車業務ROS超過5%,而全公司ROIC超過10%。
而到2040年,純電動汽車業務的ROS目標為10%或以上,並實現EV/FCV銷量比100%。為了創造新的價值,該公司將每年向基本面研究領域投入1000億日元的研究預算,聚焦於碳中和技術,包括智能科技的應用、電池相關技術的升級、氫能和可持續物料的應用。
有意思的是,本田原本與通用汽車(GM.US)在電池方面進行合作,以開發經濟型電動汽車,但是最近雙方宣佈,由於新能源汽車需求增速不如預期以及市場狀況出現變化,其合作計劃取消,這也給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增長前景蒙上了陰影。
不過,有指正受到UAW經營問題困擾的通用汽車可不打算放棄,仍計劃開發配備其自研奧特能(Ultium)電池的經濟型電動汽車。
通用與福特:擁抱新變化
通用汽車面對汽車產業的新能源化、智能化變化還是較為積極的。
該公司早在幾年前就設立了自動駕駛子公司Cruise,推進其未來的智能化。
通用計劃快速擴張電動汽車產能,要在2025年之前在全球建立起超過兩百萬輛的電動汽車產能,其中北美將佔一百萬輛,同時該公司表示正在中國擴大電動汽車產能,計劃在2025年年產能到達100萬輛以上。
2023年第3季,通用的中國合營公司在新能源發展方面十分迅猛,别克的第一批Ultium車型——ELECTRA E5和E4,在第2季推出以來,累計銷量已達2萬輛。8月推出的五菱缤果新能源電動汽車第3季銷量超4.7萬輛。
而短期而言,通用汽車計劃於2023年下半年增加電動汽車產量,北美的產量目標是10萬輛,不過這與特斯拉今年180萬輛-200萬輛的目標相差還是很遠。在今年第3季工廠升級後,特斯拉2023年9月30日的產能已由之前的200萬輛擴大至235萬輛以上,其中包括12.5萬輛Cybertruck產能。
福特的新能源汽車目標與通用有些相似,要在2026年之前實現電動汽車全球產能200萬輛——比通用遲一年。
福特自2023年1月1日起進行了業務部門的重組,將業務部門劃分為:燃氣動力和混動汽車Ford Blue;配備嵌入式軟件的Ford Model e(福特的電動汽車);以及幫助商業客戶轉型和擴大業務、提供量身定制的車輛和服務的Ford Pro。此外,該公司正通過「Ford Next(福特新一代)」探尋移動解決方案(即L2/L3技術研發),而目前特斯拉的車型已基本配備這一技術。
福特建立自己的電動汽車品牌,包括Lightning、Mach-E和E-Transit。而從其資本開支的分配可以看出,該公司將重點放在了純電動汽車系列Model e上,佔了43%。
Stellantis:加速駛向電氣化與智能化
由兩家老牌國際汽車豪門結合而來的Stellantis,最近得到了國内投資者的關注,主要是因為這家瑪莎拉蒂幕後控股公司斥資15億歐元,收購中國「新勢力」零跑(09863.US)的20%權益,並計劃與零跑建立合營公司,Stellantis將持有合營公司的51%權益,並負責零跑在中國以外地區的獨家分銷權。
從其野心勃勃的計劃來看,Stellantis對零跑可謂志在必得:其目的是延伸全球分銷網絡的覆蓋,引入零跑的技術基因,觸達中國的電動汽車業務生態,以實現創新與成本效益。
長遠目標是,零跑在中國的年銷量達到100萬輛以上,中國以外地區的年銷量達到50萬輛(到2030年),Stellantis可通過其與零跑的合營公司來從這樣的經營成果中獲利。
當然,除了聯合中國的「新勢力」進行業務擴張與資源滲透外,Stellantis也設定了自己的發展戰略:其計劃在2030年之前提供超75款電池電動車型,並實現電動汽車年銷量500萬輛。該公司還計劃通過結合其四個跨國電動汽車設計平台(STLA小型,中型,大型和框架)與三個電力驅動模塊(EDM),提供模塊化和性能的開發。
此外,Stellantis計劃在2024年之前使用兩種電池化學成分:一種是無鎳钴替代品,它提供了較低、穩定的成本,同時優化了密度;另一種是高能量密度的鎳基電池,以優化車輛成本。並計劃在2026年之前推出首項具有競爭力的固態電池技術。
三大歐洲豪門:當内燃引擎變得不再重要……
寶馬、梅賽德斯-奔馳以及前半生與BBA牽絆甚深的大眾汽車,在之前的汽車工業時代,以德國工藝引領了全世界汽車產業的發展。
然而,進入新能源汽車時代,在新的法規下,它們的優勢只能在賽場上釋放,而無法施展在馬路上。要在商業化社會中活下去,它們必須變。
2021年5月,寶馬的管理層發佈了全新的Neue Klasse(意指「新世代」):完全重新定義的IT和軟件架構,新開發的電力驅動和電池發電,以及整個生命周期的可持續性新水平。
Neue Klasse將採用全新的電力驅動系統,具有更低的能耗和更長的行駛里程。為此,寶馬集團正在開發新一代電池。Neue Klasse還將推出一個全新的軟件架構,具有集成的、高度創新的構造套件:例如,電動驅動套件、底盤、内飾和數字套件。車載網絡:顯示操作概念、自動駕駛和駕駛員輔助系統。
寶馬期望通過Neue Klasse在電動汽車市場上實現趕超,根據寶馬的計劃,到2025年末之前,其BEW(純電)交付量將達到200萬輛,佔比超過30%,到2030年,預計BEW的佔比將達到其全球銷售量的一半以上。
梅賽德斯-奔馳也毫不落後,其計劃在2030年之前實現轎車業務的全電動化,客貨車電動化方面持續領先。
除了引入電動平台電動車架構外,梅賽德斯-奔馳還與同行及電池生產商例如寧德時代(300750.SZ)合作推進電池和模塊的開發和生產,並在美國開設電池廠,以保障其電動汽車的電池供應。
奧迪與保時捷的大股東大眾,也訂立了新時代目標:在2050年在全球範圍全面實現碳中和。
自2012年以來,大眾集團大約有4500萬車輛採用模塊化橫向工具包(MQB)生產。現在,大眾集團要通過模塊化電力驅動矩陣(MEB)——MQB的純電版,過渡到電動時代,主要面向的是中低端車型,以統一化和模塊化來降低生產成本。
2024年,該集團將推出第二個電動平台豪車電動平台(PPE),由奧迪和保時捷共同開發,該平台具有強大而高效的電動傳動系統,續航里程超過600公里,以及採用800伏技術的創新電池和充電管理。奧迪Q6 e-tron將是該品牌在PPE上的第一款車型。
從中期來看,大眾汽車集團將轉向可擴展系統平台(SSP),作為集成電氣和電子架構的單一未來骨幹,這創造了巨大的標準化和規模化潛力,因為所有品牌和細分市場的4000多萬輛汽車都將採用SSP,由軟件來定義汽車功能,為L4級自動駕駛鋪路。
總結
傳統汽車巨頭,目前的銷量依然遠超特斯拉等純電車品牌,主要依賴於其燃油車。但是從這些巨頭的最新銷量數據可以看出,燃油車的交付量/銷量正呈下降趨勢,而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則成為主要的增長驅動力,其中純電動汽車的銷量基數最低,但增速也最快,可以看出傳統汽車業巨頭正努力尋求突破,試圖從特斯拉的颠覆中力挽狂瀾。
不過從這些巨頭的中期目標數據來看,純電動汽車的2025年目標大多為200萬輛水平,與其當前年銷量過四百萬的規模仍有較大距離,而這一目標也僅為特斯拉今年的最高產量目標而已。
從中短期來看,福特、通用和Stellantis等汽車巨頭面對工人要求上調薪酬的成本壓力,同時又面對新能源汽車消費或隨滲透率提高而放緩的潛在風險,進化之路或許不是它們預想的那麽順遂。
理想很美好,但現實如何,也許明年會更明朗。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