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是世界公認最清潔高效的綠色能源,隨著「雙碳」目標時間節點臨近,加快氫能產業化佈局已成為全球共識。
眼下,全球氫能發展正不斷加快,歐盟、美國、日本、韓國等20多個主要經濟體已將發展氫能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我國亦高度重視氫能產業發展,相關重磅政策頻出,並開展了五大燃料電池汽車城市群應用示範,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01氫能政策東風勁吹
作為重要新能源之一,氫能產業需求巨大。目前氫能在工業、交通、儲能和電力等領域的應用場景都相當廣闊。
據中國氫能聯盟預計,到2025年,我國氫能產業產值將達到1萬億元;到2050年,氫氣需求量將接近6000萬噸,氫能在我國終端能源體系中的佔比將超過10%。
在巨大的市場預期下,氫能產業的發展受到我國高度重視。近兩年來,從國家到地方,一系列政策相繼出台,政策路線逐漸清晰。
在頂層設計上,2022年3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規劃》把氫能列為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明確了政策鼓勵的應用場景和領域,勾勒出氫能中長期藍圖。
今年8月,國家層面首個氫能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氫能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3版)》出台。該《指南》明確了近三年國内國際氫能標準化工作重點任務。除此之外,國家還開展了五大燃料電池汽車城市群應用示範。
地方層面上,各地紛紛響應國家號召,相關政策陸續推出。
近日,廣東印發的《加快氫能產業創新發展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推廣燃料電池汽車超1萬輛,年供氫能力超10萬噸,建成加氫站超200座,氫氣供應體系持續完善,應用場景進一步豐富。
除了廣東外,浙江、河北、内蒙、上海等地相關政策也密集落地。另外,在陝西、北京、安徽、四川、河南、内蒙等地都公佈了新的獎補政策。
據公開信息,截至目前,全國20多個省、市已發佈氫能規劃和指導意見,政策文件超過300餘份,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三大區域氫能產業呈現集群化發展態勢。
02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
在政策大力支持下,目前中國在氫能領域已取得多方面進展。
首先,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制氫國,在氫能供給上具有較大潛力。據《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發展報告2022》顯示,2022年中國氫氣產能約4882萬噸/年,同比增長約1.2%;產量約3533萬噸/年,同比增長約1.9%。
中國氫能聯盟透露,截至今年8月底,我國已經規劃和建設超過350個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在建、建成的項目總產能達到每年90萬噸,總能力將接近每年350萬噸。
從整個產業鏈角度看,目前我國氫能產業鏈已初具雛形,大體分為制氫、儲運加氫、燃料電池以及終端應用(工業、交通、儲能、電力等)三大關鍵環節。
業内人士指出,在氫能產業推廣應用過程中,各地方均以燃料電池汽車為代表的交通領域為突破口,預計將率先實現大規模推廣,進而帶動整個產業鏈發展。
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燃料電池商用車生產和應用市場。2023年1-9月,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銷量均在2800輛以上,保有量達1.6萬輛。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共有加氫站385座,其中在營加氫站280座。
另值得一提的是,上遊制氫環節中,根據制備方法的不同,氫氣分為灰氫、藍氫和綠氫。
其中,綠氫是利用風電、水電、光伏等清潔能源,電解水生產的氫氣,生產過程沒有碳排放,是綠色無污染的制氫方式,是目前降低氫能價格的主流技術路線,已成為未來發展趨勢。
因此,綠氫項目備受社會關注。據公開信息,我國西北地區規劃的綠氫項目到2025年產能將達到70萬噸;10個省份規劃的到2025年綠氫產能高達104萬噸;今年8月,中石化新疆庫車年產2萬噸的綠氫示範項目全面建成投產,這標志著我國綠氫規模化工業應用實現零的突破。
03行業普遍遭遇「盈利難」
目前,業務涉及氫能的上市公司有很多,但產業方面各有側重。從基本面概況來看,由於氫能源產業的發展現狀仍處於發展初期,各個細分賽道的頭部企業基本面表現尚不如人意。
以億華通(688339.SH,02402.HK)為例,該公司成立於2012年,是一家專注於燃料電池系統研發的企業,公司主要為客車、貨車等商用車設計、開發並制造燃料電池系統及電堆(系統的核心零部件),目前已與北汽福田、宇通客車、吉利商用車等建立合作關系。
公開數據顯示,2022年燃料電池系統銷量企業排名中,億華通排名第一。另外,搭載公司產品的燃料電池汽車已在北京、張家口、上海、成都、鄭州及唐山等多個城市投入運營。
然而,作為行業領頭羊,億華通近些年業績表現並不太樂觀。根據港股財報,2022年,億華通營收7.38億元,同比增長17.28%,歸母淨利潤為-1.66億元,同比下降2.8%,已連續三年虧損。
2023年前三季度,億華通收入2.93億元,同比下滑24.9%,歸母淨虧損1.93億元,虧損面繼續拉大。
對此,億華通表示,目前燃料電池汽車行業市場由於商業化初期階段尚未形成規模效應,綜合成本較高,行業的發展對政策依賴度較高。
事實上,億華通的持續虧損,只是行業的一個縮影。從當前來看,我國氫能源發展仍面臨一系列的挑戰和困難,主要瓶頸包括氫能源的生產、儲運、基礎設施建設和成本等方面。
但是,從產業鏈發展時間軸來看,未來上遊企業有望率先受益。
銀河證券認為,在氫能產業發展初期,設備領域有望成為最先受益盈利環節,建議關注制氫領域受益標的蘭石重裝;儲運領域受益標的京城股份、中集安瑞科、富瑞特裝;加氫站領域受益標的厚普股份;壓縮機供應商冰輪環境、雪人股份;燃料電池領域受益標的先導智能等。
中信證券則表示,今年以來,政策對氫能支持力度不減,國外對氫能產業的規劃也在繼續擴張,加上歐盟碳邊境關稅機制的正式實施,綠氫對工業領域的減碳作用更加重要,因此持續看好氫能行業長期前景,建議關注:1)綠氫制取環節:華光環能、華電重工;2)燃料電池車及相關零部件環節:億華通、美錦能源;3)儲運環節:蜀道裝備、中集安瑞科、中泰股份。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