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華社訊】1月18日,仲量聯行發佈的《香港住宅銷售市場綜述》指出,按2002至2023年期間平均每年16,400個一手成交量作基準劃分供應相對過剩及相對不足兩個階段,2024至2027年間住宅供應仍處於相對過剩階段,新盤積壓的情況下,意味著樓價下跌的趨勢可能會延長。
同時,內地發展商在港競投地皮也未有如以往般活躍。土地市場的需求主要來自大型發展商,以市值計的五大本地發展商(長實、新鴻基地產、恆地、新世界發展及信和)在政府賣地中投地所得的住宅總建築面積已由2018至2020年的51.9%,升至2021至2023年的61.4%,預期此情況將會持續。
(圖片來源:仲量聯行)
仲量聯行研究部指出,由於住宅發展項目的週期長,住宅供給滯後於價格的變動。樓價高時動工量增加,樓價低時動工量減少,因此住宅落成量呈現一個長達十年的週期。以2002至2023年期間平均每年一手成交量16,400個單位作基準作比較,1997至2018年間,儘管市場受到外部環境、政治及經濟因素的影響,樓價在住宅供過於求的階段呈整體下行趨勢,而在相對供應不足階段呈整體上升趨勢。在1997年至2007年間,住宅供應的三年移動平均量高於平均一手成交量,整體樓價指數下跌了12.3%。相反地,在2008年至2017年期間供應量持續低於該基準,樓價急升近200%。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