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港股自身免疫第一股荃信生物-B(02509.HK)午後直線拉升,收盤大漲20.17%,至28.3港元,收復過去半個月失地,市值重回62億港元上方。
消息面上,近日,荃信生物公佈,QX005N注射液治療結節性癢疹(PN)的II期臨床試驗數據在中華醫學會第二十九次皮膚性病學術年會上以口頭報告形式發佈。
據悉,該試驗為國内首個由中國企業開展的針對PN適應症的生物藥臨床試驗,研究結果顯示,本次臨床試驗各劑量組的主要終點完全達標。基於該項試驗數據,QX005N於今年1月31日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納入突破性治療品種名單。
資料顯示,荃信生物,是一家專注於自身免疫及過敏性疾病生物療法的臨床後期階段生物科技公司,產品管線涵蓋了在中國自身免疫和過敏性疾病有明顯醫療需求的四個主要領域,即皮膚、風濕、呼吸道及消化道疾病。
荃信生物擁有兩個自行開發的核心產品QX002N及QX005N,核心產品有19項專利及專利申請。除核心產品外,該公司還有其他7種管線候選藥物,其中4種處於臨床階段。
從商業化前景來看,其核心產品QX002N優先開發的適應症是強直性脊柱炎(AS),目前已處於臨床三期。
據悉,強直性脊柱炎在中國的患病率相對較高,屬於慢性自身炎症性疾病。根據最新研究數據,中國強直性脊柱炎的患病率約為0.25%到0.5%之間,即每1萬人中約有25到50人患有此疾病。可見,QX002N具有較大的市場潛力與價值。
QX005N,其研發進展則落後於QX002N,最快的成人中重度AD、PN、CRSwNP適應症均處於臨床二期階段。
中泰國際曾發佈報告指出,對於荃信生物,應重點關注核心產品QX005N、QX002N及2024年有望上市的QX001S針對的特應性皮炎、強直性關節炎藥物、中重度斑塊型銀屑病的生物制劑需求前景。該行認為特應性皮炎生物制劑與銀屑病藥物需求增長將較快。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荃信生物目前尚未實現商業化,因此沒有任何收入。但研發新藥是相當「燒錢」的,公司在新藥研發上的持續投入,導致其近年來持續面臨賬面虧損。
財務數據顯示,2021-2023年,荃信生物歸母淨虧損分别為4.11億元(人民幣,下同)、2.98億元、5.08億元。與此同時,研發支出也顯著增長,2021-2023年,荃信生物研發費用分别為1.52億元、2.57億元、3.64億元。
因此,需要提醒的是,作為一家生物醫藥科技公司,荃信生物後續的市場表現取決於多種因素,包括公司的經營成績、市場競爭格局、行業發展趨勢及研發項目進度等。投資者仍需謹慎評估公司的實際情況和市場環境,以做出合適的投資決策。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