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6日淩晨,大洋彼岸刮起風暴,美國國債收益率急速上漲,其中5年期國債收益率和10年期國債收益率漲幅最猛,分别上漲21.94個基點和14.43個基點。
受此拖累,美股遭受重創,納斯達克指數一夜之間抹掉整個月漲幅,急挫3.52%,收報13119.43點,盤中曾低見13066.38點;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跌1.75%,報31402.01點;標普500指數跌2.45%,收報3829.34點。
大家可能有一個疑問,美國國債收益率與股市有何關聯?為什麽會導致股市急挫?
首先要從最近的美股牛市說起。
去年上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美國經濟嚴重收縮。適逢美國大選,全球政經環境的不確定性加劇了經濟的震蕩,美股市場去年出現歷史罕見的數次熔斷。為了提振投資者的信心,美聯儲維持低利率的同時釋放無限流動性,這大大增加了資本市場上的資金。
前總統特朗普的刺激經濟措施效果顯現,上市企業疫情之前的業績理想,為投資者提供了買入高風險資產的理由,資金離棄收益偏低的債券,轉投股市。
能完美迎合疫情期間非物理接觸需求的科技股大受追捧,也迸發出創新科技將改變未來的憧憬,於是科技股高漲,也帶動三大主要指數飙升。從2020年上半年低位至今,道指累計上漲72.41%,標普500指數累計上漲74.71%,反映科技股走勢的納斯達克指數更累計上漲97.84%。
這就是美股大火的因由:上市公司業績理想+無限寬松流動性+疫情封鎖期間大家留在家中炒股的時間增多。
低息是雙利刃。
全球央行通過調低短期利率、降低資金成本,來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推動經濟發展。
在過去,降息通常能起到刺激經濟的作用。
但當經濟發展到某個程度時,人們可支配收入增加加上利率偏低,消費需求大增,會推動資產價格上漲,從而推高通脹率。
過去,美聯儲一般以失業率和通脹率作為調整貨幣政策的參考標準。當通脹率達到2%以上時,就可能考慮加息。
2021年2月24日,聯儲局副主席克拉里達(Richard H. Clarida)重申將繼續維持聯邦基金目標利率於0-0.25%的區間,除非就業市場有明顯改善以及通脹率升至2%以上。
目前美國的實際失業率接近10%,核心個人消費開支通脹率只有1.5%,預計可能要到2023年末,失業率將會降至4%以下,核心個人消費通脹才會重返2%水平。
與聯儲局寬松貨幣政策相結合的是擴大社會需求的財政政策,減稅、增加政府開支的後果是財政赤字的擴大。拜登政府的1.9萬億美元刺激經濟方案無疑是經濟的強心針,但同時也增加對政府財赤的憂慮。如何彌補財政缺口?發債是良方。
聯儲局是國債的大買家,加上提供無限流動性的保證,美元匯值受壓。同時發債需求也令長期債券的利率上升——利率上升才能吸引投資者持有債券。
另一邊廂,資本市場牛市帶來的財富效應令消費需求增加。雖然疫情導致全球經濟顯著放緩,但出乎意料的是需求並沒有因此而收縮,中國經濟快速復蘇對原材料需求急增,供應缺口擴大,推動基本金屬價格飙升,銅、鐵礦石等均創下近期新高。
於是,投資者開始擔心通脹。
這種憂慮體現在長期利率上:因為擔心通脹,資金提供者(例如投資者)提高了對未來資本收益的預期,以緩衝通脹對資本收益的侵蝕。
例如:原本持有資金的A願意以3%的利息(其中包括1%的通脹預期)貸款給有資金需求的B,以賺取2%的實際收益,但現在因為擔心通脹率可能上升到2%,A相應調高向B收取的利息至4%,以覆蓋通脹率上升的成本。
市場利率(即資金成本)的走向最終會體現在國債利率上,因為國債利率要貼合市場成本才能吸引到買家。
最近,美國國債收益率變陡——亦即長端利率升幅高於短端。見下圖,相對於2021年2月1日的利率水平,2月25日一年以上收益率增幅明顯擴大,其中5年國債收益率擴大了39個基點,10年期擴大了45個基點,反映投資者對於通脹的預期升溫。
經通脹調整的30年國債實際利率(扣除通脹因素)也於2月25日回到正數水平。
隨著國債的實際收益率回歸至正數水平,同時風險資產價格偏離合理值(例如新興公司的股價泡沫和基本金屬價格超越供求預期的「虛火」),投資者會選擇投資國債以規避高風險。資金撤離高風險的資產市場,例如股市,自然導致股市下挫。
從下圖可見,美國三大主要指數估值已升至頗高水平,納指的市盈率更高達55.74倍。
基於通脹和美聯儲貨幣政策拐點可能提前來臨的預期,獲利資金轉戰債市符合邏輯。
事實上,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市場還擔心聯儲局黔驢技窮,聯邦基金利率已接近零,且提供無限流動性,可以用來刺激經濟的工具越來越少,若出現通縮,風險資產的吸引力將大大下降,資金必然出走尋找更為穩妥的避險天堂。
大家能感知美股(尤其科技股)的泡沫,都在等音樂停下來的一刻,至於什麽時候到來,無人能把握精確的時點。而拜登1.9萬億刺激經濟計劃,是一個隱藏的彩彈,說不定會帶來轉機,這也是資金未大規模逃離的一個原因。
通脹預期升溫是否為股市資金撤離的拐點?有可能。但是加息周期提前展開,卻肯定會改變目前資本市場的預期和走勢。
逃離高估值資產,回歸基本面,尋找穩健的收息型資產。
從下表可見,累積了一定升幅的資產價格已處於頗高水平,例如信息技術行業,回歸基本面只是時間問題。
此外,銅和鐵礦石也是最近表現很牛的資產,大家都知道疫情過後全球經濟復蘇將可保證對這些資源的需求,但是否迎來大周期卻取決於供應量,因為成本高企導致全世界對基本金屬礦區的投入縮減,加上疫情停工,令供應量出現短暫缺口,這個缺口何時補上將決定其後市走勢。在現階段不宜過分樂觀,畢竟這些基本金屬產能過剩已非一朝一夕之時,要迅速擴產並非沒有可能。
疫情期間,黃金作為避險資產受到了ETF的青睐,ETF增加黃金資產配置帶動金價高漲。但最近資金已從金市流走,一方面因為疫苗進展良好、經濟重啓預期降低黃金的避險價值,另一方面則因為加息預期,不能生息的黃金吸引力下降。
公用事業在牛市中通常落後於其他行業,但在經濟轉弱時能提供穩定的現金收益,或許是經濟轉勢的理想之選。
加息周期展開,也將有利於靠息差賺錢的金融股,例如銀行和保險。在低息環境,銀行股估值長期受壓,加息周期若展開,將擴大息差,有望提升其利息收入。
這一邏輯同樣適用於港元與美元掛鈎的港股市場。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com/)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