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是拉丁美洲第一個從殖民者手上爭取到獨立的國家。1801年,海地國父杜桑‧盧維圖爾頒布海地第一部憲法。盧維圖爾出身於奴隸,他成功地把零散的奴隸叛亂,組織成一場革命運動,並最終令海地成為一個獨立國家。可算是奴隸起義的創舉。
海地獨立後,受到世上被壓迫人民的祝福,同時卻受到殖民者的詛咒。英國、法國、西班牙與美國,都曾出兵干預海地的獨立。西方的意見領袖在評論海地時,常把海地人說成是只有能力爭取獨立,卻沒有能力管治好國家。暗示留在殖民地當順民,也勝過在一個失敗國家當自由人。
杜桑‧盧維圖爾自己的說法是,「我生來是奴隸,但上天卻賜我自由人的靈魂。」現實是每一個奴隸都有自由人的靈魂,所以西方人最終失去了他們在全球霸佔的殖民地。
然而,海地獨立至今已經二百多年,但海地人的生活卻沒有得到太多的改善。海地人自己的解釋是因為剛獨立就被法國軍事敲詐,非用巨額的賠償去換取和平不可,令到海地沒有機會進行基本建設;加上有部分法國人留下來的水利設施,又在奴隸起義的時候遭到破壞,海地的經濟一直沒法有長足的發展。
海地原是種植大國,在十八世紀,歐洲的糖有一半產自海地,海地獨立前,每年出口的糖七萬噸,到1825年跌到只有二萬噸。原因是獨立後,當地人不肯再去種植場工作,他們不想再幹以往做奴隸時被逼要幹的工作。
海地人不事生產,卻善於生產孩子。獨立時,海地的人口只有五十萬,現在海地的人口已增長到1,200萬,其中95%是黑人。他們大都沒有受過健全的教育,在國際勞力市場上缺乏競爭力。
海地的旅遊業曾一度有興旺起來的趨勢,連克林頓結婚時也在那裏度蜜月。但由於政局不穩定,加上愛滋病氾濫,以致來自北美的遊客大幅減少。
近年,海地的經濟真是乏善足陳,人民大部分沒有固定的工作,生活無以為繼,唯有靠富國與國際NGO資助。海地在國際上已被視作一個沒有希望的失敗國家。
種族主義者喜歡拿海地與鄰國多明尼加作比較,兩國的自然環境差不多,但多明尼加的境況卻好很多。原因是多明尼加是西班牙人管治,而海地則由黑人來管治。種族主義者認為,海地若由膚色更白的歐洲人來管治,情況會更加好。
不過,我認為,海地的最大問題是政治不穩定。海地獨立後,爭奪權力的鬥爭一直沒有停過。掌握軍權的人擁兵自重,不斷發動軍事政變,令國家經常處於無政府狀態。海地現在需要的,不是一套更好的憲法,而是一個能統領全國的政治強人。一個沒有安寧的國家,甚麼都沒法發展起來。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com/)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