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58年開始研制第一片晶體矽光伏電池到今天,時光已走過六十餘年,而中國光伏從未停下追逐的腳步,期間一批企業在中途倒下,另一批企業又浴火重生,繼續向前。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光伏一步一步地走向了全球霸主的寶座。
所謂的光伏是太陽能光伏發電係統的簡稱,是一種利用太陽電池半導體材料的光伏效應,將太陽光輻射能直接轉換為電能的一種新型發電係統,有獨立運行和並網運行兩種方式,又可分為集中式和分佈式。
中國最早研發的光伏電池也主要是用於空間領域。直到1975年,寧波、開封先後成立太陽電池廠,太陽能電池的應用開始從空間降落到地面。
2001年,無錫尚德建立10MWp(兆瓦)太陽能光伏電池生產線獲得成功,2002年9月,尚德第一條10MW太陽能光伏電池生產線正式投產。據悉,其產能相當於此前四年全國太陽能光伏電池產量的總和,憑一己之力將中國與國際光伏產業的差距縮短了15年。
有人說,2001年應被視為是中國光伏產業興起的一個關鍵節點。
隨後的數年間光伏產業迎來了爆發式增長,如烈火烹油一般。
等到了2007年,中國已經成為了生產太陽能光伏電池最多的國家。根據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的數據,產量從2006年的400MW飙升到了1088MW。
而到了2008年,中國太陽能光伏電池產量再翻一倍多,來到了2600MW。與產量同時增加的還有光伏產業鏈上的企業數量,其中圍繞光伏組件制造的企業數量也從2007年的200餘家,增加到了2008年的近400家。
光伏是一個重資產的行業,資金鏈對於企業來說是關乎存亡的大事。然而,這一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導致不少光伏企業的資金鏈斷裂,再加上國外光伏需求銳減,不少低端的光伏產能遭到淘汰,整個行業迎來了發展史上一次大洗牌。
總體來看,這一階段的我國光伏行業主要電池和組件的加工出口,國内新增裝機規模很小,因此在洗牌中電池和組件企業受傷也最重。
那時候我國光伏行業面臨的困境則是原料、技術、市場沒有一個掌控在自己手中,形成了「三頭在外」的局面。
不過,行業洗牌既是危機也是機遇。
事實上,從2005年開始,一些國外企業向國内轉讓多晶矽技術,這也為多晶矽料的國產化提供了技術支撐。
在多晶矽價格大漲等因素的刺激下,大家又是一窩蜂的大幹快上。
有數據表明,等到了2010年左右,中國生產多晶矽的企業數量大約來到了50家,總產能超過了10萬噸,總投資規模也達到了千億元。
與此同時,市場也出現了產能過剩的情況。
而自2011年開始,歐美先後對中國輸入的光伏產品發起了反傾銷、反補貼(「雙反」)調查。
產能過剩疊加「雙反」調查,其殺傷力無疑是巨大的,開啓了又一次洗牌,中國光伏產業遭到重創。
據悉,彼時行業内300多家企業破產,而在50多家上遊多晶矽企業中,僅有5家幸存到了今天。
如果說第一次洗牌受到重創的是電池和組件企業,那麽這第二輪洗牌更多針對的是多晶矽料生產企業,其餘環節的企業受傷相較而言要輕一些。
不過,就在一片愁雲慘霧之中,我國光伏行業其實也在孕育著新的機會。
在這些年里,國家加大了對光伏產業的扶持力度,國内市場在持續增長,大型集中式光伏電站建設指標在不斷創新高。
光伏企業的熱情隨後又被點燃,一批又一批的項目陸續上馬,集中式光伏電站也是建設得熱火朝天。
數據顯示,國内光伏裝機量在2017年達到了階段性峰值,為53GW。
沒成想,整個行業隨後就遭到了重錘,這一錘和以前不一樣,是來自國内的「531」新政。
2018年5月31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佈了關於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提出了合理把握發展節奏優化光伏發電新增建設規模、加快光伏發電補貼退坡,降低補貼強度等要求。
新政的直觀效果就是控制光伏發電規模、降低光伏發電補貼。
一時之間哀鴻遍野,新一輪的洗牌再度降臨。據悉,「531」新政之後,全國有600多家光伏企業破產。
值得注意的是,行業變幻,猶如白雲蒼狗。在多輪洗牌後,興盛於行業早期的許多企業有的已經破產重組,如尚德電力,有的從美股退市,如中電光伏,也有一些活到了現在並回到了A股,如晶澳科技。
不過,對於整個行業來說,飽經風雨的洗禮才能修成正果。中國光伏產業經過幾輪洗禮之後,整體實力越來越強。
時至今日,產業鏈上中遊的中國光伏企業許多都成了傲視全球的龍頭,尤其是在多晶矽、電池片以及光伏組件領域優勢非常明顯。
說起這些傲視全球的中國光伏龍頭,還是得結合產業鏈來看。
市面上的劃分方法不儘相同,其中一種是光伏產業可分為上中下遊三個大的環節,上遊為晶體矽原料以及制成的單晶矽棒、多晶矽錠、單/多晶矽片,中遊則是單/多晶電池、光伏電池組件,下遊則包括逆變器、電站EPC係統和運營。
就各環節的利潤而言,從高到低依次是:單/多晶矽料、矽片、電池片、組件。
而除了上述環節之外,光伏產業内還有諸多相關的設備企業。
因此,光伏產業鏈各環節涉及的A股上市公司非常多,下表列出的僅是光伏業務佔比較高且總市值較為突出的各環節龍頭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光伏產業鏈各環節上的龍頭公司的股價在最近一兩年表現非常不錯,其中隆基股份自2020年以來漲超4倍,同期通威股份漲近3倍,陽光電源期間漲幅接近14倍。
近些年來,光伏產業景氣度高漲,這也是光伏概念股業績、股價雙增的底氣所在。
展望未來,光伏產業還能維持這種高景氣嗎?
眾所周知,以前,制約光伏產業發展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就是光伏發電的成本較高,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的進步,這個成本也呈現下降的態勢,光伏才得以逐漸發展壯大。
而目前,光伏電價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已經逐漸低於火電電價,成為最具競爭力的電力產品。
2021年4月,位於沙特的光伏項目最低電價達到了再創世界紀錄的1.04美分/kWh,折合人民幣價格約0.067元/kWh。
可以說,光伏正在走進平價時代。
此外,在全球氣候危機的大背景下,「碳中和」已成為全球各國的共識,中國也作出了相關承諾,光伏發電作為一種清潔能源,也受到了各國的青睐以及政策支持,預計將大幅受益於全球範圍内的「碳中和」行動。
據東北證券研究人員對未來十年光伏裝機量測算,預計光伏新增裝機量將持續增長,期間的年均復合增長率有望達13%左右。
回顧歷史,曾經的中國光伏產業猶如現在的半導體產業一樣被人死死的「卡住了脖子」,好在通過艱苦奮鬥,中國光伏終於突破層層封鎖,從仰人鼻息走到了傲視全球的位置。在這個過程中,倒下的光伏企業數不勝數。
而展望未來,中國光伏產業依然大有可為,行業内也將湧現出一批批優秀的公司。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com/)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