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芯」風暴直捲全球所有電子控制產品,但卻以汽車業受傷最重,幾乎所有傳統汽車巨頭紛紛倒下。據AutoForecast Solutions(AFS)的最新數據,截至本周日(26日),由於芯片短缺,全球汽車產量累減893.4萬輛。其中,中國汽車產量累減181.4萬輛,佔總減產量逾兩成。
AFS預測,今年全球汽車市場減產量將攀升至1,015萬輛,產量損失可能會突破1,000萬大關。不過,諷刺的是,大型車廠今年減產的同時,車廠的利潤大幅改善,原因是疫情稍為紓緩下,市場對新車需求強勁,以往賣一部蝕一部的情況,轉為賣少一部,卻賺多一倍錢的怪現象。
值得留意的是,缺「芯」只是汽車製造供應鏈問題的一部分,鋼鐵和塑料樹脂等大宗商品的價格飆升,以及供應趨緊,亦推高了造車成本,迫使車廠削減生產。
現時車廠「缺芯」問題已屬全球行業現象,美國、日本、歐洲及中國同業均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導致汽車業「缺芯」問題雪上加霜的是工業國加快減碳排放進程,因為電動車產業的急速發展,叠加疫後經濟復甦,不但是汽車業,連家電、公用基建、以至所有需要計算力的智能裝置製造都發現自己陷入「一芯難求」的困境。
基於半導體供應持續出現瓶頸、電池組件成本增長壓力,以及限電措施影響汽車零部件的製造,高盛發表報告下調今年至2023年中國乘用車銷售目標的預測,分別由2,073萬、2,100萬及2,130萬輛下調至2,064萬、2,064萬及2,093萬輛,降幅介乎0.5至1.7%。
高盛預計,儘管插電式混合動力車(hybrid)可能受益於保守電池安裝產量,但整體電動車的需求將受到影響,特別是中低檔次電動車的需求,加上內地一些城市以及更廣泛的零售環境中爆發新冠疫情,相信這些擔憂和問題需要時間來解決。
根據內地部門資料披露,平治、寶馬(BMW)、奧迪(Audi)於8月銷售(包括進口部分)分別錄得31%、10%及13%的按年跌幅,由於市場需求強勁,付運積壓時間為介乎1.5至2個月不等,而減產的作用不單延遲付運,並且將購買力轉移到二手車上。高盛相信,此現象將有利具競爭力的經銷商,如中升(00881.HK)和美東汽車(01268.HK)。
高盛認為,受內地大多數車廠正遭受供應短缺或需求問題所困擾,或者在某方面案例(如一些合資品牌),中低端的電動車或面對更嚴峻的減產衝擊,但也不能一概而論,該行提到比亞迪(01211.HK)推出BYD DMi 已獲長達4-5個月的訂單,跑贏同業。此外,高盛指雖然部分車廠受減產衝擊,但車廠推新車的比併並未緩和,例如廣汽(02238.HK)的日本合資企業廣汽豐田推出iA5,與小鵬汽車(09868.HK)P5以同價位(20萬元人民幣)直接競爭。
文:小平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com/)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