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月19日就是立法會選舉投票日,由於大部分被視為「民主派」的人沒有參選或無法參選,因此外界預料直選界別的投票率會相當冷淡,甚至有說法估計不足三成。雖然目前離投票日仍有一段時間,但即使最後投票率低,其實也非壞事,至少可以讓政府知道問題在哪,再對症下藥,在新時代的香港,這是有迫切需要的。
然而,有內地學者提出所謂「加權指數」,將選委會界別及功能組別的投票率,與直選界別加起來,算出平均值,其實就是借其他兩個組別,拉高直選界別的投票率,令直選「沒那麼難看」,但這實在沒有必要,更可能造成反效果。
內地學者提出說法需要謹慎,內地學者各種身份,會讓不理解內地的人,再加上有心人的誤導,會被以為是「來自中央的說法」,其實只是一家之言,中央卻被套上帽子,間接也影響中央在港人的形象。所謂加權指數,說白了只是「阿Q精神」,無法解決問題,也只會變得幫倒忙。
選民投不投票是其選擇,也有其原因,這是他們的自由,不能也無法強逼。再者,這是「完善選舉制度」後第一次的立法會選舉,對於泛民的支持者來說,「完善選舉制度」是對他們的沉重打擊,所以亦難以叫他們不到一年時間,「90度」變換態度來投票,這個過程需要的是時間。
如果直選投票率真的低,那政府就需要分析當中的數據,找出問題,再想出針對性的政策。路遙知馬力,這次「完善選舉制度」,除了是保障國家安全與愛國者治港原則外,也是一種新嘗試,就是減低「民粹」影響立法會的構成。
以往投票都是以政治立場行先,不問質素,2019年的區議會選舉就是一個好例子,但「完善選舉制度」後,幾乎抹去「民粹」的原素,就算再出現泛政治化的現象,20席的直選也難影響大局,因此這次的立法會選舉,也是一種全新嘗試。
到底新選舉制度,能不能讓香港真的「繁榮安定」,政府保持高效運作,這就需要時間來檢驗,而這亦都影響日後「泛民」的選民會不會回心轉意,參與新的選舉制度。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com/)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