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有不少形容詞,其中一個必然是「老牌公司」,換個方式去詮釋,就是公司在行動欠缺全面進取及靈活性,有改革的需要。近期市場熱烈討論就分拆滙控(5)亞太業務上,正在開拓新的一頁,這對集團的形象、戰略定位及未來投資價值均是舉足輕重,似乎是一段必須要走的路。
滙控是全球最大的銀行及金融服務機構之一,主要有財富管理及個人銀行、工商金融、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等業務,滙豐銀行已有超過150年的歷史。滙控曾以「環球金融、地方智慧」自居,以前最值錢是國際級銀行,但現在歐美市場經營狀況尚未明朗,主要是以香港市場 、亞洲區為主,有些少變成區域性銀行,全球戰略地位變得非常含糊,是否還算是國際銀行已成疑問,有些兩頭唔到岸。
投資是說前景,永遠未來PE較往績PE更具指標性,而滙豐仍有一些不容忽視的利好因素。
一)滙控分拆亞太業務方案上,根據外部的分析測算,分拆出來的亞洲業務由市場獨立估值,可能會帶來250億至350億美元的估值提升。分拆同時可釋放超過80億美元的資本要求,將滙豐亞洲和亞洲以外實體的G-SIB額外資本要求或將降低100個基點,並可節省總部營運、IT設施等費用。
二)管理層的使命,就是要做好業務及提升資產市值。滙控2020年宣布重返亞洲,去年提出未來5年投資35億美元(約273億港元)發展亞洲財富管理業務,但說到尾,其實主要都是以香港市場為主,想在中國市場做大,也需要中國政府首肯,而今次分拆亞太業務再在香港上市可說是一個催化劑,表明誠意。
三)派息一向是滙控的賣點。今年第二季業績,滙控表示,雖然滙控年內不會進一步回購,但2023年恢復派發季度股息,同時透露2023年及2024年派息比率達50%,給股東一點安慰。不過,要派息必須有足夠現金流,所以生意做得好,才有錢派息。滙控業務遍及全球,最重要的三大地區分別為亞洲、歐洲和北美洲,公開資料顯示,但近年來歐美的盈利貢獻波動較大,亞洲市場逐漸成為其主要利潤來源地,影響了盈利及派息表現,而亞太業務獨立上市更有利推行持續可預期較高的派息政策。
與股東分享成果,從來也是上市公司的責任,而股價好與壞,從來都是一場期望管理。滙控股價過去三年一直在50至58元徘徊,低位更見24.37元,當中投資氣氛只是一個借口,未有為市場做好戰略發展部署才是關鍵。中移動(941)就示範了強勁的市場預期能力,在今年交出一份成績平平的業績但數字化轉型業務增長亮點後,仍成功推動股價上升。再者,分拆滙豐亞洲業務,既能規避大國博弈之下的風險,同時從滙豐營收來看,也更加符合亞洲投資者的利益,可以說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com/)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