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復常的願景似乎快要成真。
隨著國内防疫措施的優化,線上旅遊平台的出遊訂單開始火爆起來,航空出行成為熱門選擇。
與此同時,飛機訂單也開始吸引資本市場的注意。
不過最受矚目的消息,還是中國東航(00670.HK,600115.SH)即將於12月9日在上海虹橋機場接收全球交付的第一家國產大飛機C919。
中國的飛機時代即將來臨,而作為過去國内航空公司主要供應商的波音(BE.US)將會受到怎樣的影響?財華社帶你一文讀懂波音的運營模式、主要市場以及最近的盈利表現。
雙重打擊下的波音,市值最高蒸發八成
波音的高光時刻出現在2019年3月。
得益於歐美低利率的推動,波音的市值於2019年3月到達2,466.56億美元的高位水平,股價創下437.79美元的新高。
但是幾天之後,737 MAX接連發生的事故引發全世界關注,美國聯邦航空局(FAA)於2019年3月13日暫停所有737 MAX飛機的運營。
不過最負面的打擊還在後頭,2020年初的疫情導致全球出行需求銳減,對飛機的需求也大幅下滑。
停飛737 MAX飛機、沉重的聲譽損失以及2020年初疫情,令波音的市值於2020年3月跌至502.24億美元,股價跌至89.00美元,較其2019年遭美國聯邦航空局停飛前的高位縮水79.64%,或接近兩千億美元。
今年下半年以來,全球經濟開始步入後疫情時代,波音的股價也觸底反彈。
有意思的是,10月初至今,波音的股價累計上漲了52.87%,至185.10美元,市值1,103.16億美元,表現遠勝今年得到油價上漲和巴菲特加持的西方石油(OXY.US)。10月以來,西方石油的累計漲幅只有7.99%。
然而,對波音或許還不宜樂觀得太早。
波音的主營業務
波音是全球最大的航空航天企業之一,有四個會計業務分部:1)商用飛機(BCA);2)防禦、太空和安全(BDS);3)全球服務(BGS)和4)波音資本(BCC)。
商用飛機分部:開發、生產和銷售商用燃料飛機,並提供機隊支援服務,主要面向全球商用航空領域。
目前,國際商用飛機供應市場是雙寡頭壟斷,波音與歐洲的空客幾乎壟斷了整個市場。
建基於美國的波音提供一系列商用噴氣式客機,以滿足全球旅客航空出行與貨物空運的廣泛需求。目前波音生產的商用飛機系列包括737窄體飛機以及747、767、777和787寬體飛機,並繼續開發777X項目和特定的737 MAX衍生品。
防禦、太空和安全分部:該分部主要從事研究、開發、生產和改裝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的防禦用飛機,以及用於打擊、監視和機動的防禦系統,包括強擊機和教練機、垂直升降機,旋翼飛機和傾轉旋翼飛機;以及商用衍生飛機,包括加油飛機等。
此外,該分部還從事研發、生產和改裝以下產品及提供關聯服務:戰略防禦和情報系統,以及衛星系統,也涉足太空探索。
該分部的主要客戶是美國DoD,收入佔了該分部2021年收入的84%左右,其他客戶還包括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和其他國家、民用和商用衛星市場的客戶。
該分部的主要產品包括:F/A-18E/F超級大黃蜂,F-15項目,P-8項目,KC-46A加油機和T-7A紅鷹。也生產旋翼機和旋翼機項目,如CH-47支奴幹直升機、AH-64阿帕奇和V-22魚鷹。無人駕駛飛行器包括MQ-25、QF-16和Insitu公司的「掃描鷹」飛機。
此外,該部門的產品包括太空及防禦和發射系統,包括:公共和商業衛星,NASA的空間發射系統(SLS),國際空間站,商業載人航天飛行項目(Commercial Crew),導彈防禦和武器計劃,JDAM精確制導炸彈(Joint Direct Attack Munition),以及聯合發射聯盟(United Launch Alliance)合資企業。
美國客戶是該分部的主要收入來源,見下圖。
防禦、太空和安全(BDS)的競爭對手包括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 Corporation)、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Northrop Grumman Corporation)、雷神技術(RTX.US)、通用動力(General Dynamics Corporation),以及首富馬斯克的SpaceX。
非美國公司包括由英國航空航天公司(BAE)與馬可尼電子系統公司於1999年合並而成的BAE系統公司,還有近年積極佈局北美市場的空客集團。
全球服務分部:為其全球商用和防禦客戶提供服務,包括涵蓋全方位產品和服務的航空平台和系統,從供應鏈和物流管理、工程、維護和改裝、升級及轉換、備件、飛行員和維護培訓系統及服務、技術和維護文件,以及數據分析和數據服務。
商用與公用的佔比大約各一半,見下圖。
波音資本分部:滿足波音客戶的融資需求,以確保他們能順利購買和提取波音產品,管理整體融資風險。該分部的業務組合包括經營租賃設備、銷售型/融資租賃、票據和其他應收款、持作銷售資產或再租賃及投資。
見下圖,在2019年737 MAX遭停飛之前,商用飛機(BCA)業務是波音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佔了收入的大部分。但是在2019年之後,商用飛機業務收入銳減,而其他業務收入規模大致維持穩定,因此波音的業績也大幅下滑。
金融和服務這類純技術性收入的盈利能力通常都優於硬件銷售。波音的情況也一樣。其全球服務(BGS)和波音資本(BCC)業務分部的利潤率都遠高於商用飛機(BCA)以及防禦、太空和安全(BDS)分部。
見下圖,由於2019年之後商用飛機的收入大幅縮小,防禦、太空和安全業務分部也因為疫情導致供應鏈問題,交付延期,定價產品的費用大幅增加,虧損擴大,兩個分部均產生巨額虧損。
全球服務和波音資本雖有利潤盈餘,相對於硬件分部的龐大虧損,也僅為杯水車薪,並不足以扭轉其虧損狀態,見下圖。
既然全球經濟復常,航空出行需求回升,作為雙寡頭之一的波音,能否通過過去所依賴的商用飛機業務,重現2019年之前的榮光?恐怕沒那麽簡單。
C919的加入,國際商用飛機市場會如何?
即將交付的C919,或許還不足以對當前的國際商用飛機市場雙寡頭形勢構成威脅,不過財華社認為,潛在意義不容忽視。
在2019年之前,中國是波音的第二大市場,見下圖,2014年至2018年期間,中國佔波音收入的比重介於11.00%至13.61%之間,收入規模超越歐洲、中東和亞洲(除中國以外)三大美國以外市場,僅次於美國。
但是到2019年,中國的收入佔比降至7.42%,到2020年進一步降至3.10%,而在2021年和2022年前三季,波音已不再單獨列出中國的收入數據。
這些收入當中,尤以商用飛機業務貢獻為主,見下圖,隨著來自中國的貢獻下降,波音2019年以後的商用飛機收入顯著收縮。
由此可見中國作為波音商用飛機大客戶的重要性。
見下圖,波音的訂單規模雖較2019年之前縮減,但仍較為可觀。2022年9月末的未交付訂單量達到3,813.15億美元,相當於其截至2022年9月末止12個月收入的6.21倍,也就是說,足可確保其未來六年的收入,其中商用飛機的訂單量佔了80.55%。
從商用飛機的交付量來看,737飛機是其主力機型,見下圖。
737飛機中,737 MAX又是其主力。
美國聯邦航空局於2019年3月停飛737 MAX飛機後,經過了審查和調查,於2020年第4季恢復交付。到2022年第3季,有超過190個國家批準恢復737 MAX的運營,然而,主要市場中國尚未批準737 MAX恢復服務,仍有待監管機構的批準。
波音預計,庫存中大約有140架飛機需要向中國的客戶交付,其希望今年内能獲放行。
中國防疫政策的優化,迎來了航空需求的激增,不由得讓大家聯想到飛機訂單是否會回升。不過,隨著C919的交付,又多了一個供應來源能滿足中國的飛機需求。就算恢復737 Max的交付,但三年之後面對同一個市場,面對更高的需求和要求,波音的競爭力恐怕已不復以往。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com/)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