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關於「海底撈要求必須點鍋底」一則話題迅速登上熱搜,引發廣泛熱議。
對此,客服回應稱,禁止單點清水鍋確實是今年的新規定,在全國門店統一執行,且不能自帶鍋底。海底撈上海一門店店員表示,單點清水鍋的顧客還是很少的,但確實有顧客吃一頓火鍋只花了幾塊錢。
然而,對於必須點鍋底的做法,眾網友看法褒貶不一。有網友表示支持,畢竟4個清水鍋薅羊毛的行為不值得提倡;但也有網友表示,這麽大家餐飲公司,這樣做顯得格局小了……
步入降本增效時代
其實,這已不是海底撈第一次「喜提」熱搜了,就在不久前,海底撈因頒佈禁止自帶菜的新規成為關注焦點,理由是安全不可控。
此外,海底撈的「牛肉粒變素」、「缺斤少兩」「不主動續上小零食」等問題亦被消費者多次吐槽。
這也不免讓人懷疑,作為火鍋龍頭的海底撈難道真的要落寞了?其實不然,其備受爭議的背後,同時透露著整體餐飲業的無奈。
眾所周知,在過去三年疫情影響下,線下消費業態客流復蘇遲緩,翻台率回升緩慢。其中,餐飲又屬於「三高一低」行業,面對高原料成本、高人工和高租金以及低利潤率的現實情況。
就海底撈成本結構而言,原材料成本和員工成本一直佔據大頭。據2021年財報數據顯示,海底撈原材料及易耗品成本為179.77億元(人民幣,下同),佔比總營收比例高達43.7%;員工成本為148.75億元,佔總收入比重的36.2%。僅此兩項便耗去了海底撈近80%的營收。
在消費端不給力疊加成本高企雙重打擊之下,海底撈最終還是沒能逃離虧損魔爪,於2021年度產生41.63億元淨虧損。
行業巨頭業績慘淡,九毛九、呷哺呷哺等餐飲龍頭的日子也不好過。其中,呷哺呷哺的盈利水平於2021年度大跳水後,至今都深陷在虧損泥沼之中。
在此背景之下,各大品牌紛紛選擇採取各類降本增效措施降低經營槓桿,以實現現有經營環境下的盈虧平衡。
所以就有本文開頭的那一幕,在原材料成本上,海底撈一方面通過削減品類來降成本,如將牛肉粒替換為味伴侶、降低小零食供應等等。在員工成本上,海底撈也逐漸削減服務項目,包括禁止自帶菜、單點清水鍋底等。
當然,效果更為顯著的還得是海底撈「啄木鳥計劃」的實施,受此影響,截至2022年上半年,其原材料成本和員工成本支出均較2021年上半年明顯縮減。
除此外,九毛九亦積極調整經營戰略,推出多項降本增效措施對衝對疫情的影響,包括供應鏈優化、租金費用優化以及人工優化等等;呷哺呷哺則調整組織架構和業務策略,採取多項措施增加餐廳運營收入,精細化控制及管理各項經營成本費用等。
餐飲業有望「止血」歸來?
當下,隨著疫情防控的全面放開,餐飲業也開始慢慢重現「煙火氣」。
據東吳證券統計,伴隨1月全國防疫政策放寬,消費需求、信心、場景邊際回暖使得餐飲數據環比改善,由於春節錯位,其觀察泛餐飲業態1-2月合計情況,各家平均同比恢復度約 100%左右,復蘇勢頭明顯。
不僅如此,近期以來,國家政策暖風頻出,再次給餐飲市場主體帶去積極鼓舞。
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著力擴大國内需求,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大宗消費,推動生活服務消費恢復。商務部將今年定為「消費提振年」,將聯合有關部門,調動各地方、行業協會、企業組織開展系列促消費活動,營造「全年樂享 全民盛惠」的濃厚消費氛圍,增強消費信心和活力。
可以預見,在行業市場回暖以及政策暖風頻吹下,餐飲業成本精進的管控優勢亦將逐步凸顯。
值得一提的是,憑借斷腕之舉,海底撈的經營已有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今年2月份,海底撈公佈2022年業績報告。報告期内,海底撈預計實現營收不少於346億元,同比減少不超過15.8%;預計實現淨利潤不低於13億元,對比上年度約41.612億元的淨虧損,成功扭虧為盈。
雖然餐飲業復蘇長路漫漫,但在火鍋龍頭的身先示範下,有了實質的進展。後續,加入「開源節流」大戰隊伍中又有哪些企業能止血歸來,有待持續跟蹤!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com/)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