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號稱中華老字號的「同仁堂系」旗下的3家上市公司股價集體重挫,其中,A股的同仁堂(600085.SH)跳空跌停10%,收報46.99元/股。此外,港股的同仁堂國藥(03613.HK)下跌16.37%;同仁堂科技(01666.HK)下跌5.67%。
三家公司齊跌,投資者紛紛用腳投票,這背後發生了什麽?
業績不及預期,投資者用腳投票
消息面,同仁堂國藥29日公告稱,預計2023年公司收入下降11%至15%,公司稅後利潤下降18%至22%。對此公司解釋稱,疫情後市場復蘇不及預期或是業績下滑的因素之一。
而公司的2023年中期業績顯示,公司營收同比增長約29.8%,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約23.9%,相比之下,下半年業績呈現失速的狀態。
同仁堂集團共有三家上市公司,包括A股的同仁堂,還有港股的同仁堂國藥、同仁堂科技。截至2023年6月30日,同仁堂持有同仁堂科技46.85%的股權,同仁堂與同仁堂科技共同控股同仁堂國藥,合計持有後者股份比例達71.67%。
受上述業績下滑影響,同仁堂科技29日亦公告稱,預計2023年公司歸母淨利潤同比約下降3%至上漲7%之間。而公司2023年上半年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約15.7%。
公開資料顯示,同仁堂科技主要從事中成藥的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六味地黃丸、感冒清熱顆粒、金匮腎氣丸、牛黃解毒片等。而同仁堂國藥核心產品包括安宮牛黃丸以及靈芝孢子粉膠囊等,其總部設於香港,是北京同仁堂集團的海外發展平台。
值得關注的是,2023年,天然牛黃的價格年内最高漲幅已超過100%,其中不少中藥藥材如天然麝香等,價格亦節節攀升。這些都是安宮牛黃丸等藥品的核心原材料。
關於本輪中藥漲價的背後原因眾說紛纭,一方面,近兩年我國自然災害頻發,有不少藥材正常生長受到影響;另外,「厄爾尼諾」現象來襲,也導致中藥材供給端收縮。但不管怎樣,原材料價格的大幅波動或許亦是相關中藥上市公司業績放緩的因素之一。
A股的同仁堂目前暫未公佈年度業績預告,由於公司業務涵蓋範圍廣,既有中藥生產制造業務,也有醫藥零售業務等,上述子公司的業績對同仁堂的影響可能相對較小。
亦有投資者認為,近期高層加大對央國企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的考核力度,同仁堂的背後是北京國資委,旗下上市公司不排除提前做低利潤基數,以方便未來的市值管理。
中藥老字號之間的對比
即便在一眾中藥品牌中,同仁堂也無疑是最正宗、最負盛名的老字號,堪稱中藥文化的瑰寶。
傳言當年小米剛創業時,雷軍便主張向知名企業學習,其中就包括同仁堂。雷總驚訝的發現,同仁堂不僅僅是百年老店,而是有300多年的歷史,跨越了好幾個朝代屹立不倒。
時至今日,公司旗下的產品亦備受追捧,尤其是「拳頭產品」安宮牛黃丸,算是一款頗具神秘色彩的中藥,被用於治療心腦血管疾病,在坊間被譽為「急救神藥」。隨著國内逐步走向老齡化社會,公司的業績具備較大的確定性。
過往來看,同仁堂財務數據比較穩健,2017年至2022年,公司營收從133.76億元增至153.72億元,同期歸母淨利潤從10.17億元增至14.26億元。
2023年前三季度,同仁堂實現營收達137.21億元,同步增長25.88%,實現歸母淨利潤13.91億元,同比增長38.67%,業績增速稍有提升。
雖然業績表現樂觀,但同仁堂和另外兩家中藥龍頭片仔癀、雲南白藥相比,資本市場的人氣似乎較低,三家公司的區别倒是不少。
在2021年的白馬股行情中,同仁堂最高市值不過600億元,而片仔癀市值一度接近3000億元,雲南白藥市值也一度超過2000億元。
片仔癀被稱為「中藥茅」,旗下產品經常被當成禮品送給領導,伴著茅台喝,社交屬性很強,無形中孕育了其高端品牌的價值,而雲南白藥進軍消費市場,想象空間較大,兩家公司在漂亮50的行情中均大放異彩。
相比之下,同仁堂一直堅守中藥領域,缺少跨界動作,旗下安宮牛黃丸等產品也並非獨創,面臨著其他企業的跨界競爭,其股價自然也少了炒作的理由。
不過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隨著白馬股高估值泡沫的破裂,片仔癀、雲南白藥股價均已遭遇腰斬。而同仁堂的股價卻屢創新高,三家公司市值差距不斷縮窄。
此外,同仁堂主要業務包括中藥制造和零售藥店兩部分,其業績增長更有可持續性,這一點和片仔癀嚴重依賴大單品的商業模式不同,也逐漸受到了投資者的認可。
盈利能力方面,數據顯示,同仁堂、片仔癀銷售毛利率常年維持在45%左右,而雲南白藥的銷售毛利率常年維持在28%左右,公司旗下的醫藥渠道業務屬於典型的「薄利多銷」,拖累了公司的整體盈利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中藥在海外也頗受歡迎,疫情期間中國的連花清瘟、馬應龍都賣斷了貨,安宮牛黃丸、藿香正氣液等品種也不斷受到國外的認可。在此背景下,同仁堂也一改過去的保守形象,開始謀求出海,拓展境外市場和業務,以講好中藥的品牌故事。
公司曾表示,在十四五期間,「中藥出海」是同仁堂國藥的重要方向,主要品種就是安宮牛黃丸。「公司目前在籌備安宮牛黃丸的東南亞本地注冊和生產,預計未來東南亞市場收入佔比將大幅提升。」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com/)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