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時間不到,呷哺呷哺(00520.HK)的高端烤肉品牌「趁燒」就迎來「關店潮」。
繼春節前,廣州、深圳各有一家「趁燒歡樂燒肉」被曝出關店後,廣州目前僅剩的最後一家也即將停業,屆時,「趁燒」在全國將只剩下上海兩家門店。
據悉,2022年9月,佈局以「歡樂燒肉」為主題的全新品牌「趁燒」,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陸續開店,並計劃在3年内突破百家門店。
令人遺憾的是,在「百店目標」尚未達成之際,趁燒位於杭州、上海等多個城市的門店已率先關閉。
在「趁燒」關店潮之下,呷哺呷哺聚焦於中高端賽道的拳頭品牌「湊湊火鍋」被曝出漲價問題。一度以「湊湊火鍋人均消費高於海底撈」的話題登上熱搜,顧客對於質價比的敏感程度可見一斑。
對此,湊湊官方客服回應稱,這次調整為按照鍋底類型收費,並且上線了小份菜,人越多越實惠。同時,客服指出,在價格調整前,2人鍋是以低於成本的售價回饋給消費者。
呷哺呷哺在推出新品方面表現乏力,同時在中高端餐飲市場的競爭中亦遭遇重重困難,這些狀況引發了投資者對其戰略規劃和經營策略的深入審視與質疑。亦有投資者調侃不如改成「瞎搞瞎搞」。
在面臨質疑與調侃的背後,實際上反映了呷哺呷哺連續虧損的嚴峻現實。
近日,呷哺呷哺發佈了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業績預告。
報告期内,公司預計實現收入約為59.00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加約25%;年度將錄得淨虧損約1.80億元至2.00億元之間,同比2022年3.31億元淨虧損有所收窄。
對於虧損原因,呷哺集團表示,主要是因為報告期内預計因關閉及持續虧損餐廳計提相關資產減值損失不超過1.60億元;部分附屬公司遞延稅項資產同比減少約0.60億元;當前餐飲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且消費疲軟,消費降級對中高端品牌定位的湊湊火鍋帶來衝擊,導致其業務尚處於虧損狀態。
若拉長時間軸看,這已經是呷哺呷哺連續第三年出現虧損。
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2年,公司淨虧損分别為2.93億元、3.53億元,加上2023年,最近3年合計虧損預計超8億元。
其實,隨著疫情遠去,2023年迎來了消費復蘇之年,餐飲市場整體呈現出回溫的勢頭,多數餐飲企業業績也迎來大幅改善,但像呷哺呷哺一樣未能扭虧的企業是少之甚少。
在「啄木鳥計劃」和「硬骨頭計劃」下,海底撈(06862.HK)精細化運營成效顯著,門店恢復擴張。同時,通過演唱會「拉客」、門店套餐、夜市擺攤等創新方式,配合「科目三」社會化營銷等組合拳,推動了該公司業績的快速增長。
2023年,海底撈預計持續經營業務收入將不低於414億元,同比增幅不低於33.3%;持續經營業務淨利潤預計不低於44億元,同比增幅不低於168.3%。
得益於餐廳總數大增,同店銷售增長以及公司營運效率的提高,九毛九(09922.HK)預計2023年收入同比增長49.4%至59.86億元,淨利潤不少於4.5億元,比2022年增加了8倍不止。
味千中國(00538.HK)也已走出虧損泥潭,預計2023年扭虧為盈,實現淨利潤1.6億元至2.2億元;此外,全聚德(002186.SZ)、同慶樓(605108.SH)等A股主流餐飲上市公司均以業績扭虧、盈利增長為主基調。
如此比較,高下立判。其他餐飲企業陸續從虧損的泥潭中走出來,並實現了正面盈利,呷哺呷哺卻還深陷虧損泥潭,還在為如何盈利找出路。這一業績表現明顯缺乏說服力,其影響深遠,不可避免地會對中小投資者的長期投資決策產生動搖。
二級市場上,呷哺呷哺的表現也儘顯疲態。自去年以來,該股在創下10.197港元/股的高點後,就開始「跌跌不休」,迄今累跌超8成。
3月11日,呷哺呷哺開盤放量下跌,盤中重挫逾16%,截至發稿前,該股收跌12.92%至1.55港元/股。
摩根士丹利研報指出,呷哺呷哺未來15日内的股價將會跑輸同業,估計相關情況發生的機率達80%。主要與公司發佈收益有關。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com/)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