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叮咚買菜(DDL.US)在四季度實現了盈利,並公佈了最高達2000萬美元的回購計劃,然而其股價表現並未如預期般穩定上升。
過去三年來,叮咚買菜股價一瀉千里,並且在過去一年持續探底,空頭佔據了上風。
截至美東時間周四收盤,叮咚買菜股價低至1.08美元,較最高峰時的46美元蒸發了超過97%。
「縮編」後見效快
根據近日披露的2023年四季報,叮咚買菜的成績單並不出彩,甚至可以說是有些糟糕。
報告期内,叮咚買菜實現收入49.93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降19.8%,該變動主要由於叮咚買菜在過去兩年「壯士斷腕」,撤出了部分城市和站點。
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淨利潤為1630萬元,而2022年同季度的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淨利潤為1.158億元。淨利潤同比大幅下滑,但還算保住了利潤,並且已是連續第五個季度實現盈利。
生鮮電商賽道由於十分燒錢,盈利難已是行業共同的痛點。
面對過去幾年每年均產生巨虧,叮咚買菜為了生存下來,在2021年開啓了「效率優先,兼顧規模」的戰略。
在2022年,叮咚買菜接連關閉了珠海、唐山、宣城、天津、廈門等站點。2023年前後,又暫停了成都和重慶市場的運營,並關閉了廣州、深圳共38個站點。通過對盈利能力不佳的市場進行收縮,叮咚買菜將精力集中在易於盈利的城市,以此扭轉公司的不利局面。
在市場化之下,盈利也的確是保障一家企業活下來的第一要務。從最近幾份財報來看,叮咚買菜的戰略調整取得成效,從追求規模轉向注重效率和盈利,這一轉變在連續的季度盈利中得到了體現。
此前,叮咚買菜面臨高昂的履約費用,進行戰略收縮後,履約費用明顯下降,2023年四季度履約費用為11.79億元,同比下降21.1%,並且在2023年四個季度中均實現同比下降,同時公司連續實現了淨經營現金流入。
後期增長難題何解?
大瘦身後的叮咚買菜,如何才能實現長期增長?若選擇開拓新市場,那這兩年大幅關閉城市站點就顯得失去了意義。
要想在生鮮電商賽道上持續奔跑,叮咚買菜需要在發展方向上有更長遠的考量。
「瘦身」後,叮咚買菜選擇了「健體」,即押注商品力建設,大力發展自有品牌和預制菜。對於一家生鮮電商企業來說,推出自有品牌,可更好地把控產品品質,同時有利於提升利潤表現。
近些年來,叮咚買菜推出了一系列跨越多種食品類别的自有品牌產品。
在去年四季度,叮咚買菜自有品牌的滲透率進一步提升,在GMV中的佔比為21.1%,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3.1%。非生鮮自有品牌產品佔非生鮮GMV總額的34.3%,更是比2022年同期增長7.7%。
此外,自有品牌商品的用戶滲透率也在該季度達到73.6%,同比提升1.6個百分點。
在去年三季報會議上,叮咚買菜創始人兼CEO梁昌霖表示:「我們不僅僅是一家零售渠道公司,也是一家擁有商品研發和生產能力的食品企業。」「未來叮咚買菜有能力、有精力、有資源去重返增長的軌道。」
不過在預制菜這條賽道上,對於叮咚買菜來說痛點與挑戰並存。
一方面,預制菜賽道競爭越來越卷,盒馬、山姆、麥德龍等各大商超均以降價等方式吸引消費者,叮咚買菜需要和這些商超展開正面競爭。
另一方面,預制菜也同樣是燒錢的項目。由於預制菜的生產、運輸和銷售成本都很高,很多品牌不得不通過高定價或大規模營銷來維持運營。隨著預制菜業務規模的擴大,叮咚買菜或將面臨更高昂的支出。
國内預制菜市場的内卷又才剛剛開始,叮咚買菜向前邁進的步伐或許也不會太輕松。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com/)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